做好这几步,打了孩子也能修复亲子关系
叶子(化名)发信息过来倾诉:昨天没忍住暴打了孩子。
7岁的儿子洗澡时,拿花洒喷地板,搞得冲凉房水漫金山。而且本来已经独立洗澡的儿子,因为外公外婆的到来,连续几天都使唤叶子帮忙拿这拿那。情绪连续积累了几天,昨天一并爆发了出来。
虽然觉得孩子非常可气,叶子内心还是特别纠结:“打完了又觉得孩子好可怜”。
叶子是某中学的英语教师,彼时正在接受我的家庭教育个案指导。类似于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网图,侵权必删为人父母,大多都有一颗纠结的心:不严管,孩子不成器;严管,又有亲子冲突。
打骂之后,亲子的心理距离已然疏远了许多。看着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甚至无话可说,为人父母的,内疚与自责、恨铁不成钢,各种情绪五味杂陈。
其实,心理学界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与生俱来的情绪。情绪可以管理,但难以控制。当情绪来临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坦然接受它。因为情绪爆发而受到影响的各类关系,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得到调理和修复的。
很多时候,亲子关系的疏离,不仅仅是因为孩子受到了打骂,更是因为家长们没有、也无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情感修复,才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糟。
叶子说,自己小时候也被妈妈打过,虽然并不记恨妈妈,但特别委屈,觉得莫名其妙。叶子的这种情绪因为长久都没得到良好地修复,到现在,她跟母亲的关系都不是特别亲密。
网图,侵权必删说到这儿,叶子不由地有些伤感:“我也不知道该怎么修复情感啊”。
这是大部分家长面临的现实问题。
下面,是我给她的一些建议和操作步骤。
第一步:主动沟通
大人比孩子更具备自我觉察的能力。当我们意识到打骂可能留下的后遗症时,不能让事件随风飘逝,而需要主动与孩子就被打骂的事情再次沟通。
第二步:先行认错
不管事件的原由如何,情绪虽然可以被接纳,但行为却是用来管理的。情绪不好的时候既可以打人也可以去爬山,都是自己的选择。打人并不是妥当的方式,需要就这一点向孩子说声“对不起”。
“对不起,孩子,妈妈昨天没有管理好情绪,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应该把你打疼了吧!对不起!”
第三步:有效倾听
所有不良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需求。认真听一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孩子,你的感受如何?”
“你有什么想法?”
“接下来你有什么计划?”
不要急于表达你的观点,这一刻只为倾听孩子而来。中途可以给与一些反馈式回应:
“你觉得特别委屈,是吗?”
“你觉得妈妈不该打你,对吗?”
“你其实是想做***啊!”
通过这样的接纳,让孩子慢慢把心理郁结的情绪和想法倾诉出来。无论孩子说出了什么,哪怕跟你想得不一致,哪怕违背了公序良俗(有想法,不代表会去做),都只是听着,不评判、不反驳(接纳情绪,并不代表认可行为)。
第四步:回顾过往
跟孩子讲讲你过去被父母打骂的故事,也可以讲讲你周围发生的类似故事。你的亲身经历会让孩子产生亲切感,会更愿意打开自己的心扉。
第五步:友好和解
再次说声“对不起”,表达得出你的爱意,跟孩子拉拉手、拥抱一下,让孩子感受来自肢体的温暖。
第六步:解决办法
跟孩子共同商讨下一次类似事件发生时,该如何处理。可以启发孩子:
“你觉得下次我们怎样才能减少这样的冲突?”
“当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先让自己平静下来?”
“你觉得妈妈哪些行为会引起你的情绪?”
启发孩子思考,但不期待结果。因为这个探讨的过程,已经为他展示了一副冷静、平等、尊重的处世态度。
就管教方式而言,教育界有着不一样的观点。有人支持中国古代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论,有人支持西方现代的“温柔而坚定”的正面教育;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中国家长而言,我们始终逃不脱“气急了,就打了孩子”的魔咒。
所以,深入学习“如何在打骂之后与孩子再次建立心理连接”,并掌握其中的核心技巧,是每一位打骂过孩子的家长必须直面的问题。
叶子后来告诉我,其实孩子在第二天就把她单独拉进房间,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妈妈,你老是冤枉我、骂我,我心里很不舒服”。
你看,小一点的孩子,在修复亲子关系方面,往往比我们家长更加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