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2023-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紫气东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营造艺术美的手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2.通过听美、谈美、读美、品美、写美这样一个流程构建课堂。用营造情境法,自由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来引导学生。

3.学生欣赏到江山的秀美,感悟生命个体的短暂,感悟全体生命和宇宙的永恒,在古人的离愁别绪中,珍惜自己拥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欣赏和领悟诗歌的景物美、哲理美、情感美、音韵美,真正认识这首诗流传千古的文学价值。

三、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领悟诗中景理情的统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想说,诗歌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鉴赏美的能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范本,走进作者用生花妙笔为我们营造的艺术世界中,感悟这首诗歌孤篇压全唐的绝独绝之美,来提高我们鉴赏诗歌艺术美的能力。

(二)听美

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诵,老师有意读错三处,这些字词对表达诗歌的景物美、哲理美、情感美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察学生听读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能力。

(三)谈美

这首诗歌中,作者都写到了哪些美?请同学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景物美:

景物(江水,芳甸,花林,白纱,明月)

特点(阔朗、清丽、皎洁优美、恬静、朦胧、神秘、梦幻般的银灰色。)

手法(由大到小,由远及近,高低错落,烘托)

2.哲理美:

哲理(探索人类和宇宙的本源奥秘;个体生命短暂,江越宇宙永恒;个体生命渺小,江越宇宙博大;群体绵延无绝,江月不变单调。)

独特(人类绵延无绝与江月永恒共存;人类代代翻新,江月单调重复。)

手法(设问,对比。)

3.情感美:

情感(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相思之情,永恒的主题。)

特点(被宇宙意识深化过的永恒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

手法(互文、拟人、顶真。想象中还含想象,实境中含梦境,情景相生,虚实互补。)

4.音韵美:

语言清晰,韵律婉转。《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辞曲•吴声歌曲》旧题。张若虚这首拟题作《春江花月夜》技压群芳,以其非凡的艺术魅力流传千古,可以说是张若虚赋予了《春江花月夜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全诗共36句,四季换一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见,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极(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另外,诗句韵律婉转,对仗工整,加上顶针句式的灵活使用,又使语言清晰流畅。顿挫悠扬,朗朗上口,连绵不绝。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口,婉转谐美。

(四)读美

学生集体朗读这首诗歌,读出诗歌的美。

(五)品美

探究,诗中的情、景、理是怎样融为一体的?无数评论家这样说,这首诗的大美,在于情、景、理水乳交融所形成的一种优美深邃的意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如果赞同,你认为这三者如何交融在一起?

1.以“月”为主线,随着月升月落,自然在流动,时空在变化,诗情有宇宙在,内心有理性,追问到情感抒发。造成神与乐友的心理感受,达到情趣与意象的完美契合。

2.江月之美永恒,人类绵延生生不息,与江月同样永恒,个体生命的相思之情比江月更永恒。整首诗歌用“永恒”把景理情融为一体,层层推向高潮。

3.前八句写景,景中蕴含情理;中间八句写理,理中有景有情;后20句写情,情中含理,情景相生。

王尧衢《唐诗合解》卷三评曰:“此将春江花月夜一齐抹倒,而单结出个情字,可见月可落,春可尽,花可无,而情不可得而没也……千端万绪,总在此情字内,动摇无已,将全首诗情,一总归结其下。”

(六)练习

请同学们从描写“月亮”的诗句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心中看到的美妙境界。注意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来渲染,来创造,文字要尽量优美。

(七)总结

这是一首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1000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的美也不是我们一节课能挖掘尽的,希望同学们把今天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当做一种解读诗歌艺术美的钥匙,去开启更多更美的诗歌艺术的大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