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CL五维教...

更大的世界,更多的选择

2019-06-12  本文已影响55人  营哥哥_1b57

“课程结束后,不要变得不会说人话”——这居然是我在笔记本上记录的在M42北京班上的第一句话。

“允许一切的发生,想睡觉就睡觉,想玩手机就玩手机”——这是第二句。

上述两句,现在想来,不就是教练的术和道吗?——通过提问的说话方式,这就是技法,是术;而允许一切发生的,就是在创造教练(型培训师)的场域,是心法,是道——从一开始,陈老师就带我们走进了教练的底层核心。

以下,以关键词的方式做一次完整的复盘。

教练的三个核心底层逻辑:

觉察:引领对方看到新的觉察;(引领自己产生觉察,看到真实的自己)

选择:引领对方看到新的选择;(引领自己看到更多的选择,创造想要的我)

责任:引领对方创建行动,为之担负责任。(引领自己创建行动,成为最好的我)

理法:

先谈管理,拆字解释,分别为:管事+理人。

在事情层面,没有搞不定的事,而在人的层面,只有搞不定的人。

人天生有两大天性:追求快乐和逃离痛苦。从理人层面,(教练型)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帮助员工把快乐的开关建立在无限的可能性上,而不是只用钱来解决,用钱带来的快乐带来的是有限的可能,亦无法面对对成瘾性的追求,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

回到事的层面,教练型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帮助员工实现在他舒适圈外的目标,通过支持(接纳、倾听、同理)、鼓励和问责,这也是贯穿在整个三天课程中关于教练的核心关键词。

教练永远看到的是未来,是目标,是他想要的结果,那个正向积极的结果,通过激发,帮助他探索更多的可能,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教练vs管理(强压式),就像训练猴子与训练海豚,强压的管理带来的只会是被动接受与逃离,是短暂的,而    激发探索更多可能的训练海豚方式,才能持久。

这里还有一个原则,就是教练做的永远是跟随,就像五维社群的logo中的那辆马车,要去的目的地永远是客户的。

Y的23法则:

1.01和0.99的故事或许我们在以往的经历中早就听过,但仍被Y的23法则震撼到了,被震撼是没想到那么小的进步(1后六个0)在30次方之后居然到了200多兆亿(而我特地去查了兆亿的单维,1兆亿=100万亿),被震撼到是更没想到所有的量变体现在质变的时候是在第23次乘积之后,那么微小的变化很容易被我们忽视,而最终轻易放弃,所以我们也就从没看见过“兆亿”那么大的进步了。

人的心理特征:

我们曾有过许多希望,但希望不断破灭,带来承受力的不断下降,而人也会变得越来越消极,选择越来越少,最终选择逃离。而这一切,都是源于过去你踩过坑,感到过伤害,处在回忆伤害的痛苦记忆中,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再去建立希望,变得“无欲无求”,所谓的佛系,但实际上是只是一种无力的逃离。

教练要做的,就是要帮助你从过去的坑中把你拉出来,用“接纳、倾听和同理”温暖你,用价值帮你带向未来,看到未来的画面,为你赋能,用支持、鼓励和问责带你创造行动,或在当下,最终去向那个积极的未来。

人的需求不断升级,从生存需求,到价值需求,到今天的精神需求,但在追求精神需求的今天,我们是向外求还是向内求,这产生的根本的不同。

如果向外求,句式就会是:我想拥有→他能帮我做到→这能让我成为;

如果向内求,句式就会变成:我想成为→我需要做到→我需要拥有。

后者,内求的思路,正是追求目标创建行动的思路。

人终其一生,追求的就是自由,如何获得自由?自由=能力-欲望。

欲望,就是对外的索求;

愿望,只与自己相关。

自由的获得,根本上还是一种“现在的我该干些什么”的思维方式,要想获得自由,人要记住,永远和当下的目标在一起。

教练的成果思维:不是帮助对方解决问题,对方想要的并不是问题本身。

教练永远不解决第三者的问题。

教练领导力的改变模式:绩效=能力-干扰

教练更多的是在解决干扰的区域,就像挖金矿,挖出更多的会是啥子,而不是金子。

干扰项,包括个人,组织,内在和外在。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诉说组织层面的干扰(外部环境、他人),那他就是一个受害者的角色,如果能够聚焦在个人层面,则开始转变为责任者。

教练要做的,就是带领他从组织层面的干扰(外部环境、他人)转向个人层面,由受害者的角色转变为责任者。通过激励、赋能,让他转变。

教练框架:GPS——目的地,现在在哪,多条路线,选择一条出发。

N+1原则:放弃对对方完美的期待;今天N+1,未来是多少永远不知道;尊重他当下的位置,陪伴着、等着他成长。

三脑理论:爬行脑、情绪脑、智力脑,教练要营造场域,不要激发对方的爬行脑,产生逃离和对抗。

心法:

这是两条相互出发的路+五种工具。

第一条路:由外向内,行为→思维→情绪→信念→我是谁

第二条路:由内向外,创建行动。

我是谁:我是卓越品质的贡献者。我们每个人都是卓越的自己。

卓越-工具:觉察日记

信念:你认为的事实是什么?对人事物的标准。每条信念都对应产生一个情绪的开关。

教练的信念:人都是ok的;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向积极的意图;人是有资源的;人会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信念-工具:松规条日记。

能量(情绪):霍金斯能量层级/流明:我们每个人都是带流明的。

情绪-工具:丰盛日记。

行为:最外层的可衡量的表现。

行为-工具:干预问卷,直接反应在行为上。

干预问卷:

PR:告知

IN:信息

CO:质询

CT:导泻

CL:催化

SU:支持

干预模型在情景领导里的应用:

1、高能力+高意愿的人财:催化+支持

2、高能力+低意愿的人才:导泻+质询+导泻

3、高意愿+低能力的人材:告知+信息

4、低能力+低意愿的人裁:告知+质询

上述所有,都是一个让对方准备好被教练的过程。

功法:

3F倾听:

事实:去听对方的事实,而不是自己的判断

感受:同理:暂时放下自己的立场,去到对方的立场

意图:觉察背后真实的意图

3F的使用:

倾听-复述(听到的事实+他的感受+他的意图)-反馈(事件的事实+我的感受+我的意图)

强有力提问:封闭式和开放式提问

技法:

九宫格:

1、调整目标:聚焦最有价值的目标,最关键的目标,这一步也是最难的,使用GPS工具

2、分析现状(现实、困难):这个过程对方往往讲的是判断,用3F讲判断还原成事实;这个过程对方往往更多谈的是情绪,用导泻+3F澄清事实

3、赋能(关系、原因):目标和他关联起来,假设目标实现了,会是怎样一副画面?

4-6、资源、选择:三个平行的行动方案

7、责任、意愿:帮助对方共识标准,细化行动方案

8、责任、支持者:标准对谁做出承若

9、报告、分数:对行动意愿打分

最后,两个课程中印象深刻的句子:

1、 人的心中都住着两个玩意:一个天使,一个魔鬼,喂养哪个,哪个就不断长大;

2、 在不可衡量的地方创建觉察,在可衡量的地方创建行动,连接优势行为到来优势成果。

最后的最后:我要去复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