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内心独白想法周刊候选池

《北京女子图鉴》,你的家乡偏南,闯北的眼泪偏咸!

2018-04-20  本文已影响59人  爱喝苦咖啡的猫

王小波说过这样一段话:" 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我不知道你对自己的人生是什么规划,这个规划也许从小时候的天马行空逐渐变成了长大后的中规中矩。

但不论我们的设想是否相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特别认真的,努力着。因为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理想,只是一句空想。

4月,由冬至夏,又到了北京柳絮纷飞的时节,下班路上,旁边有个女孩儿,边走边和身边的朋友吐槽着,自己今儿早在地铁上又被踩了几次。

路上接了个姐们儿的电话,她因为突发眼疾,要用倒休两天的时间,做一个小手术,希望我陪同,因为术后的当下,会短暂性的弱视。至于为什么是倒休,因为她舍不得请假,请假要扣工资,于是她攒了很久,却从不被允许使用的倒休,终于在她和领导一通苦口婆心的谈话后,派上了用场...

多年前,初来北京时,因为一起参加某展会的相遇,结识了一位朋友。算起来,和她认识有近十年了。最近我们谈起了一段五年前的往事。

五年前,刚过完年的第一周,她接到了男朋友的电话,他男朋友年后不准备再回到北京了。

随后她失恋了,整整3天,没吃一口饭。还记得那时的她,躺在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里,发着高烧,把囤的啤酒都从冰箱里翻了出来,一瓶一瓶地喝,擦过眼泪的纸巾丢满了地面。

在此之前,她本来计划着和男朋友在燕郊等地先买个房子,以便为将来结婚打算。而她男友和她提分手的后一周,她的公司也因为产品线调整进行大裁员,她失业了。

后面的几年,朋友聚会时甚少相见,只是时而微信或电话联络。

现在的她,社交正常化了,她回顾时而神隐的那几年时说:“那几年的人生轨迹用,各种面试-更换工作-不断报班培训-再面试-更换工作,就可以概括。”

现在的她,3年前,在燕郊买了房子,自己还着贷款,一个人每天过着“睡在河北,醒在北京”,每天从燕郊往返东三环的生活。正在继续努力赚钱,规划着再攒些钱,然后可以把燕郊的房子卖掉,在北京城区置办一套真正意义上北京的房子。至于男朋友,随缘就好,虽然身心偶感疲惫,但却也落得自由且快乐。

最近朋友顺义的房子交付了,一起吃了个饭,算是庆祝他在北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窝。席间聊到了他还记挂的前女友。

站在朋友角度立场下,我们只依稀记得,那是个除了做事目的性非常强这个标签外,一无所长的女孩子。她和朋友因为工作而熟识,靠“单纯”打动了朋友,但在他们那段关系后期看来,其实是因为朋友过往工作需要,可以对接到一些影视、或唱片公司资源,她很希望可以借力其中。

她刚和朋友在一起后,就因为和自家公司领导意见不和而离职,随后开始了不工作,由朋友支付生活费的“包养”人生,那会儿的朋友,税后月收入15K,自己一个人生活,其实除去房租水电等生活费,可以过得很体面,但负担两个人的生活后,他开玩笑的说,自己变成了月光族。

他对那女孩很好,一日三餐,生活起居,事无巨细。就这样,过了3个月时间,他前女友终于在第4个月“想通了”,想要开始工作,但投递了无数次简历无果。最后,终于通过朋友的推荐进入了一家影视制作公司,但她却在转正后,和朋友提出了分手。

朋友说,现在想来,其实,最早她想要的就这样的一个安排。但人算不如天算,年前,听说因为那公司改组,影视项目的调整和同公司内员工间不允许恋爱的原因,他的前女友,被那个公司辞退了。

而朋友在年后有尝试,找过他们彼此共同的朋友询问状况,那个共同的朋友说她因为年后找工作失意,心灰意冷,似乎近期离开了北京。

朋友感慨,自己当初已经规划好了一切,只要一起努力就好了。只要她静下心来,看一下,就会明白,但她却没有耐心选择留下。

我们总是说:“宁愿要北京的一张床,也不要老家的一套房”。虽然远方可以有生活,但也只是有且只有生活,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割裂的;待在北京久了,总是会被北京工作和生活的融合感所牵引,因为在这里,更好的工作,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似乎现代的职场女性,确实要比男性面临着更多的困惑和踌躇。所以最近的《北京女子图鉴》才会引起周围女生热议和讨论。

故事从女主放弃在成都很巴适的生活,选择寻找自己梦想来到北京寻找工作奋斗的主线而展开。需要承认女主身上有所有北漂姑娘不服输的精神:“我又不比别人差,为什么要离开?”

然而它却在输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成功概念,网友的评论,也直指问题所在:

比如剧中带着女主钓凯子、交损友的“闺蜜”,居然还有脸说出鸡汤:

而女主目睹其钓凯子的行为,反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跟她一起拜金买包:

虽然不否认,部分剧情曾发生在生活中,但这样的剧情仍让网友高呼这看不下去:

而主角遇事有贵人开路,遇险则可拿出盛世美颜,满满的了玛丽苏质感的开挂人生。忍不住让人感叹,似乎它图鉴的北京,和我漂的,真心不是一个北京。

而问过身边很多的朋友,她们来时的目的都不仅相同:

北京的工作岗位较多,选择性多。

为了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回报。

可以和更多的前辈去学习。

但没有人,是为了剧中被刻意放大了的Lv。

身边的一位朋友,10年前大学毕业来到北京,用她的话说,是被逼来的。毕业后,她本想留在哈尔滨,用她自己话说,对于当时一个村儿里出来的我来说,能在省会生活,真的很好了。

而后,她HEB面试了2家公司,一家公司给到的待遇是“税前”850块,一家公司是“税前”1050块,并且永远都不会缴纳五险一金,想来很不正规。

随后她又去了SY,见了那边一家公司,提供的待遇是“税前”950块,也许有的人会说10年前,刚毕业的孩子差不多了,可是10年前,HRB房子的月租金就要600块了,SY也如是...

她当时几乎是负气离开的,因为她觉得,是她爱的那个家乡逼走了她。

而后几年,她偶尔会关注HEB的资讯,希望能够有机会回去,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带给一家公司改变。她曾先后在一家集团性的当地区域分公司面试了12轮次的中层管理职位后无果,事后,她形容那边管事的比做事儿的人多,真正做事儿的人太少了。那后来,她就明白了,那里不是她可以改变的,从此她再也不提离开北京了。

当你北漂多年后,看待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角度,甚至完整的体会到事情发展的两个极端。

比如初入北京,因为安顿下来而倍感幸福时,与之相对应的,往往是因次年房租的上涨,只能不断的搬家再搬家的颠沛流离。

而当父母一脸傲娇,幸福的告诉亲眷们,女儿在北京工作时,往往对应的是,彼端的我们,失业中,却仍假装忙工作,并发朋友圈特意@父母,在北京安好,勿念。

本以为偌大的北京,总是可以找到志同道合、三观一致的伴侣的人,可多年过去,这里似乎形形色色且风格迥异的人屡见不鲜,但唯独就缺了最懂你的那个。

但慢慢的你会发现,这个城市,其实有它自己的行事准则,如果想要立足,就要去遵守。而不是动辄搬出自己的三观,作为标尺去衡量他人。

尼采曾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记得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女生回答自己为什么北漂,她说:“虽然在家人眼中,我是个三无产品(没房,没车,没存款),但自己在北京很快乐;因为每一天睁开眼,都可以看见不同于昨天的事物。家乡也很好,但不想过那种一眼望到老的日子,找个差不多的工作,差不多的老公,生个差不多的孩子,过差不多的生活。也许未来的某天我会离开北京,但至少我学到了该怎样面对生活,所以不管在何地,我都会以在北京时努力的心态去面对。”

北京很大,大到某些人离去时都没有记得她的模样;北京很小,小到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容身。丈量幸福,每个人的角度都不相同,你幸福与否,只有你自己才能知晓。

不可否认,虽然我们漂的是一种情怀,但面临物欲的撞击时,多少青春已不再,多少情怀也会被更改。

生活久了,大家难免会变成相同的模样,你最爱的餐馆,就是网上推荐人气最高的那家,你焦虑的一些事儿,也刚好反映在别人的朋友圈中,甚至我们会逐一标签化所有事物。就像女人和包包,看似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女人对于包包的执拗,其实也是对于某类标签或物欲的执拗,它可以用来标注阶层,满足欲望。

但就像我身边一个北京土著的姐们儿说的:“我从来不买奢侈品,也没觉得没有奢侈品很丢人,你挤地铁时不会因为你背了LV,人家就给你让路,也不会因为你没有背LV就不让你上车,而只单单想用奢侈品企图给自己做标注,而不去充实自己,努力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那买多少个LV,都没办法填补你空虚的内心。”

《北京女子图鉴》是现实的,也是玛丽苏的。但愿像女主这样的北京女子幻想越来越少,因为普通人不可能拥有电视剧女主那样的开挂人生。

代入式体验可以说是人类最为低级的情感反应,这世界比你看过的要大很多,不要容易感动,容易愤怒,没有经验是完全对的,如果有值得相信的东西,那应该永远是敢于质疑。

心态、阅历、能力、收入等因素的提高,一切外部因素都在随岁月而改变。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变化,而让自己丢掉初心,把自己变成那个我们曾嗤之以鼻的样子。

数不清的岁月,聊不完的过往,你的家乡偏南,闯北的眼泪偏咸,愿你能爱上这个城市的繁华时,仍记得自己来时的模样。

写在最后:此刻的你在哪里?如果你刚好也在北上广深,那么你愿意分享一下,你当初为什么来到这里的原因么?如果你愿意讲,我就愿意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