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生活118】复盘《小岛》教学+听课两节
1.学习完《小岛》
活动1:初读知内容
默读全文,概括文章发生的故事,写出本文的提纲。
题目:小岛
开头:海岛住着一群海军
中间 :
1.将军上岛发现菜地
2.将军给战士舀菜汤
结尾:将军离开小岛行军礼
孩子们很快完成本次任务。
活动2 :
大问题:你从哪里感受到爱国情?
自主默读,批注,小组分享,全班分享。学生分享到很多点。以下内容全部是学生分享和互动补充的
(1)第一段的比喻句,写出了小岛的遥远、孤独。三个“少”字写出了这里环境的恶劣。
(2)“吃罐头,牙龈溃烂……”再一次写出了环境的恶劣,也突出蔬菜的珍贵
(3)菜地的形状与颜色部分,感受到战士们的爱国以及蔬菜的生机
(4)将军分菜,感受对战士的关爱
(5)将军哽咽,感受将军的感动
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会从“同志们”改为称呼“孩子们”?另一个学生联系上文帮忙解决。一个学生由将军的“喉咙哽了一下”联想到前几天练习的“鼻子一酸”。小朋友不仅学会了主动提问,主动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还学会了将所有学习前后贯通。
最后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本来想要补充小岛的相关资料,时间不够,只能等到明天再补充。
分享式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能有有意识地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分享自己的理解,主动融入小组的探究,主动回应全班的分享,课堂里基本上看到的是学生们忙碌的样子,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思维与习惯都在一点一点发生变化。这不是单纯地老师讲解学生听记的传统课堂能够相比的。
2.听了一节新老师的作文课
这位老师这半学期经常听宋校的课,框架的设计很像宋校的课堂。这么短的时间,能够学其形,说明老师的学习力相当强。但是,宋校的课之神,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吃透。尤其是宋校强大的专业背景支撑下的课堂,收放自如。知道哪里可以一带而过,哪里需要深学深挖。所以,只学其形,很容易将教学浮于概念,,却无法落实到学生习作的具体指导中。后面跟老师的沟通,也证实了我的猜测,她确实完全丢掉了自己原有的东西,采用新的方式上课,害怕自己的教学理念被人说过于落后。
我肯定了她的学习力以及对课堂的创新思考,鼓励她学习新教学方式的同事,要保持住自己原有的优势,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终的目的是指向学生的全面成长。同时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修改几个板块进行了重构设计的建议。
3.听了一节科学课
学校跨学科听课是常态。尤其是行政班子的听课,每周保底有一节跨学科听课学习。
走进科学老师的课堂,他很诧异地看了我一样,继续淡定地上课。学习主题是水钟。老师先给学生讲解了水钟的分类和特点,然后分组开展水钟的实验,观察并填写表格,总结自己的发现。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流程清晰,但是在应对学生课堂里的表现,我能够明显感觉到老师的准备不是很充分。
晚饭时间,终于找到交流的机会。详细询问了老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设计的意图,以及这一节课与前后内容的关联,才发现他其实在做一个很棒的五育融合视野下的大单元教学,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我跟他聊了很多关于单元整体推进教学的内容,期待他能够将自己的尝试写出来,做成一个五育融合的科学课案例。
老师们确实忙,尤其是事务性的事情太多,很容易变成抽空上课的状态。连我有些时候,也会疲于应对事务工作。给老师减减负,让老师们慢下来,静下来,好好琢磨自己的课堂,才算真正的打造高质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