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故乡(一)
童年
——故乡(一) 文/纳兰初薰
我小时候长大的小镇边上连着一片沙漠,名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格尔盆地的中央,号称“中国第二大沙漠”,而这里也是我童年美好回忆的开始。
由于家里的老爸是一名资深户外爱好者,所以这片沙漠也成了我家时常光顾的“热门度假区”。小时候家里没有汽车,却有一辆天蓝色的“江陵”小摩托,到了周末,我们便收拾好背囊,一家三口骑着小电驴出发了。
沿途一片风光大好,通古特沙漠在冬天会积累大量的积雪保持水分,春天积雪融化,便会迅速催生出一批沙漠特有的植物,如梭梭、苦艾蒿、蛇麻草等。
正值初夏,原本寸草不生、一眼望不头的沙海黄浪中,一片草绿花鲜,绿意葱茏,这是沙漠地区少有的“高光”时刻。奇迹般的,在沙包中心出现了一处小型湖泊。湖水远远瞧着,泛着天蓝色的光,仿若一块儿镶了金边的蓝宝石。走近一瞧,水面波光粼粼,绿油油的水草在水中摇曳,隐约间还能看到鱼儿在水底穿行。
爸爸登时兴致大胜,掏出饵料,渔网,脱了鞋子便下了水。而我和妈妈则做好一切后勤工作。寻一处草稞子铺上一块方布,我将带来的黄瓜、西红柿、水果、茶水悉数摆上,妈妈则撇下数根红柳枝子洗干净,将切成薄片的羊肉穿于其上。
这时只听在水中“布阵”的老爸一声惊喜的欢呼:“大鱼进网啦!”我和妈妈奔至水边一望,爸爸手中提着的渔网上挂着数尾活蹦乱跳的草鱼,沙漠里的鱼儿生长年限长,个个儿体型硕大,如刚出栏的小猪娃一般。爸爸将一部分鱼放入兜网,用木棍将其固定在岸边浅水处,另外选了两条体型中等的草鱼开膛破肚,处理干净后撒上辣椒、孜然,然后又在鱼腹中塞上皮牙子(新疆的洋葱)腌制,打算一会儿烤来吃。
我家每次出行必会带着一个胳膊肘长的铁皮小烤炉,此时碳已烧好,爸爸立即化身成了烤肉师傅。一串串红柳烤肉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检阅,新疆的羊是膘肥体壮的绵羊,肉质肥嫩多汁,穿串儿时妈妈特意将肉串穿成两肥两瘦。经过炭火的炙烤,肥油溢出吱吱冒响。撒上一把细盐,将肉串来回交叠、翻转,再一依次撒上孜然和辣椒面,肉的颜色也从鲜红转为了深褐色。
爸爸边烤肉边学着街上维吾尔族老板的样儿喊道:“嘿!新鲜的羊肉串儿,五毛钱一串,不新鲜不要钱嘞!”说完还抹了一把嘴上并不存在的小胡子。搞笑的模样都得我和妈妈哈哈大笑。
不一会儿,羊肉串便烤好了,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尝一口,肉质焦脆鲜嫩,毫无肥腻之感,隐隐之中又混合着红柳枝子独特香味,惹人垂涎。
草鱼也已经腌制好了,用四根铁签固定,置于炭火之上,在表皮略微抹上一层羊油,更是增添几分厚重的香气。因为鱼儿新鲜,所以烤得非常快,鼻尖传来的油香里裹着孜然的奇异香气,让每一个毛孔都恨不得张开大口呼吸。鱼肉鲜嫩爽滑,没有一点腥味儿,细品之下还带着些许清甜。再咬一口脆生生的黄瓜,身体里满是舒爽,让人直想放声高歌。
沙漠里的天气总是如此多变,刚刚还艳阳高照、蓝天白云,在我们收拾炉灶时却狂风大作。我们赶紧加快速度收拾好,骑上摩托飞也似的向沙漠外逃离。天上的云裹挟着沙尘遮天蔽日,狂风卷起砂石击打在脸上,生疼。妈妈把我夹在中间,怕我被沙尘迷了眼,拼命按着我的头让我垂下脑袋。四周什么也望不见,只听见耳边风声呼啸,如群兽悲鸣。平日里表现一度良好的“江陵”小摩托出乎意料地在此时抛了锚,我的心怦怦直跳,有前路无光,今日便要断送于此之感,眼里的眼泪珠子也不听话的砸了下来。幸亏不远处是爸爸认识的人开的农庄,我们才找到地方躲避沙尘暴。
一场沙尘暴让一次美好的出行狼狈收场,不过这并没有浇灭我们的热情,在下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我们又一次骑着“江陵”小摩托朝着茫茫戈壁出发了。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