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对于膳食指南科学性的争议!
导读:这份长达571页的指南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招致了业内大佬们的“炮轰”?
《2015202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一经发布,顿时成为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争相报道。其中,解除胆固醇的摄入限制、每天35杯美式清咖啡、盐的摄入量翻一倍(6g)等推荐引发热议。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份出自美国农业部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之手,颇具“官方权威性”的指南却受到了许多营养学家和医生的批评。
那么,这份长达571页的指南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招致了业内大佬们的“炮轰”?其中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隐情?
毫无高可信度证据?
在4月19日刊发的《内科学年鉴》中,美国知名心血管病学专家Steve Nissen博士撰写了《美国膳食指南——一个无证据地带》一文(该文也在今年1月线上刊发)。在文中,他以指南中对胆固醇完全相反的两种表述为例抨击指南中的可信度。在去年2月公布的初步意见稿中,指南中对胆固醇的表述是“胆固醇并不是需要担心过度摄入的营养素。”但在今年1月的终稿中变成了“个人应尽可能少地摄入胆固醇。”就好像同一个罪犯时隔10个月后突然翻供那样,同一个编委会会出现完全相反的两种表述,应该采信哪一个?
Nissen博士发表在《内科学年鉴》中的文章现在的研究认为,饮食摄入的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并无明确相关性,但血液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正相关性已经是业内共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落差是因为血液胆固醇的来源中,人体自身合成占了80%,剩下的20%才是饮食摄入的。
Nissen博士说,原本2015年专家组被要求基于营养学和生理活动上提供科学建议,从而促进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和降低美国人群主要慢性病的罹患风险。但是在仔细回顾整个指南时却发现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这个指南几乎完全缺乏高质量证据,比如拥有关于饮食干预的临床数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所有的推荐建议都是基于回顾性研究和简单的替代终点研究。不幸的是,美国的膳食指南从古至今都是一个证据空白地带。
政府和行业大佬有内幕?
前面Nissen博士指责指南证据质量不高,这让一些专家组成员感到很冤枉。初步意见稿专家组成员Miriam Nelson博士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表示,在初步意见稿中,蛋白质对的来源建议是禽类、鱼类和豆类坚果那样的植物优质蛋白,还建议少吃红肉和加工肉。这些建议都是根据大量人口健康情况追踪统计和经过药学研究的金标准手段验证的临床数据,都是强而有力的证据。结果过了10个月,相关建议变得物是人非:蛋白质来源建议多种动植物食品,也未提及对红肉的限制。
就在去年,WHO就将加工肉类和红肉分别列为1级和2A级致癌物。美国癌症学会就因指南中未限制加工肉类和红肉表示失望。相反,美国农场主牛肉协会(NCBA)就发表声明,表示很高兴指南能把瘦肉视为健康而有营养的食物。
《洛杉矶时报》中对Nelson博士的采访报道“指南中用词如此含糊不详,说明食品工业强大的政治力。”Nelson博士说道,牛肉行业的国会盟友向农业部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施压,通过一次精心策划的行动来抹黑强大的科学和科学家。
NCBA对指南前后两个版本完全相反的态度耶鲁大学预防研究中心创始人David Katz教授也认为指南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他在一篇名为《2015年膳食指南——一个装满政治的盘子》(2015 Dietary Guidelines:A Plate Full of Politics)中提到,这个指南的发布是对那些辛勤工作的营养学家赤裸裸的背叛,是为了满足某些有组织的特定利益团体的利益而故意牺牲公众的健康。这是美国营养政策的悲哀,是美国公众健康的悲哀,是耻辱之日。
Katz教授对该膳食指南的控诉在美国,只要涉及到民生的文件都或多或少触及“政治雷区”。这份膳食指南的争论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有意思的是,该指南中有一条建议是争论较少的,就是加强锻炼。也许是因为牵涉到的利益团体较少的缘故。
不过,这份指南毕竟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坚人民用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2015膳食指南还是有所不同的。但是,这次争议事件提醒我们不能盲目追崇指南,还是要以科学、客观的姿态审视指南,否则容易掉进了一个你根本想不到的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