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那一天,我看见了日落散文

拉萨(上) | 在拉萨,在天空 | 很多人的梦很多人的信仰

2021-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彬孺忍

拉萨对于你来说是什么呢?信仰?好空气?梦想之地?拉萨显然已成为一部分人对生活的寄托,喜欢旅游的都市人,没有谁不想去拉萨看一看的,对佛教的信仰,对天空的追求,对喜马拉雅的仰望,对现实生活的逃避都驱动着人们前往拉萨,前往西藏。

但是去了拉萨后你能得到什么呢?哦!我又到了一个城市打卡,嗯!这里空气很清新,这里蓝天白云,这里的人很虔诚。然后呢?然后你又要回到城市中继续生活,过着平常的生活,也许以后会再来一次吧。

情结

最初想去西藏是2010年的时候,其实我并不贪图西藏的美艳,我只是想去看看珠穆朗玛峰。买好了大背包,帐篷,压缩饼干,冲锋衣,户外手电,指南针等野外用品,恶补几季《荒野求生》,买了一本厚厚的野外求生的科普书籍,我记得里面有教在野外如何辨别有毒的食物,如何绑绳子更牢固,影响最深的是当呼吸道被堵住,窒息的时候如何自救,摸着自己的喉部往下有一块较软的区域,用力按会咳嗽,那是气管,用小刀将其割破,插入一根干净的管子,然后包好,就可以呼吸了(写这一段的时候浑身不自在)。

那个时候太幼稚,对旅途还心存恐惧。帐篷后来变成了蚊帐,压缩饼干也被当成日常饼干,户外手电变成了家用的手电,指南针更是没有什么用途。冲锋衣我倒是穿了很多次,而且它还见证了我一段600公里的长途自行车之旅,现在叠放在家中的衣柜里,成了纪念品。背包已经破了,但是我还是把它背到了拉萨,我背着这个背包去过杭州,后来去了上海,每一次搬家都要装满它,却没有一次是为了旅行,这一次我背着它来了,虽然它已经破了,11年前买它为了去拉萨,11年后终于背着它来到了拉萨。

如果不告诉你现在的海拔,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只不过在一个普通的依山而建的县城里,举目四望城市的边际都是高山,高山顶上有白色积雪,山显得有些黑。公交车很方便,,公交车是普通话与藏语双语的,就如同在上海听不懂上海公交的上海话,在广州听不懂广州公交的粤语,在拉萨你也听不懂跟在普通话后面的藏语,语调一样,公交车款式也一样,而且公交车比大多数城市的公交车新。坐在公交车上,接二连三会有人刷老年卡,我两天坐同一班公交车碰到了同一对女学生下课,那些放学学生穿着运动服的校服,蓝白色的,脚上穿着名牌运动鞋,背着书包和全国的学生没有什么区别,结伴下课坐公交,家里不放心的有长辈来接,一般都是年长的女性,街上带孩子的一般都是家中的女性,很少看见男性带孩子,男性多是在为家庭奔波。

为了赶一辆公交车一路小跑追着公交车进站,上车后站定,才意识到自己是不是疏忽了,万一缺氧高反怎么办,在拉萨常常会有这样的担心,有时一口气没吸顺,就担心会不会高反,然后有意识的缓慢行动或停下来顺顺气。上天桥走楼梯步子不敢跨大,慢慢的一级一级的台阶向上走,就这也会因为气喘而担心。羡慕那些在街上能碰跑的路人。有一次在公交车站台等车,一群在这务工的人,背着比自己身体还大的背包,站在车路线牌前讨论,讨论了一会没什么结果,便来向我寻求帮助,他们要去火车站,问我坐几路车。我拿出手机查了一下,告诉他们这一站没有,下一个十字路口往右拐,碰到站台在那坐车。他们向我道谢后便背着比他们还大的背包按我说的路线走去。

早晨坐公交车,满车的乘客都在念经,你也不知道他们在念些什么,只听见他们喃喃自语的念着,上下嘴唇微开挪动。走在街上也能听见他们念经的声音,转经轮在手中转动,另一个手拿着佛珠。海拔高紫外线强,每个人都会戴一顶帽子,但就算这样常年生活在这的居民肤色也偏黑。半挎着的大褂,高原昼夜温差大,是不是这种半挎着外衣大褂的打扮适合这里的天气,气温凉的时候衣服全穿上,气温升高半挎着,这是我无羁的猜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穿藏袍,会有时尚的人穿都市的大衣,在街上闲逛。房屋上会绑着经幡,有的像小彩旗一样挂几条随风飘扬,有的会捆绑成一个柱子高高竖起。外人看个五彩缤纷,觉得美觉得神圣。经幡和转经轮上都是为了诵经,把经文写在经幡上,刻在转经轮上,风吹动经幡,手摇动转经轮都能有诵经的效果,这样加上嘴里念诵的一下就翻了三倍。当然信仰是不计数的,只有无聊人才会算数。

人流密集的天桥上,会有乞讨者,但他们穿的一点也不穷的样子,他们即不跪下也不磕头,就是坐在地上,手里拽着一叠零钱,伸手向行人要钱。其中有位乞讨者甚至带了个奢侈品牌单肩小包来装钱,不知道是不是正品,但就算不是正品她那颗追求时尚的凡心也是动了的。会有年纪大的藏族老人掏出零钱给他们。这些乞讨者满足了行善好施者的美德心理。虔诚的信仰就是不迟疑,就是对生活简单化,哪怕有一丝的疑虑就是俗世的未了。在都市俗世中乞讨者要往视觉上的悲惨竞争,断手眼瞎,家破人亡给人心理上的同情,同情之心是世俗者的世俗心,只有让人陷入同情思绪中才能阻碍人们对乞讨者的疑虑。信仰虽然不能当饭吃,但信仰能让你随便吃。这个凡世有太多的污垢,让一个人心生贪念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吃”,吃饱到吃好,吃好到吃妙,太多对食物的贪欲被滋生,太多的欲望被释放,人越来越复杂,思想越来越贪婪,我们走在街上看到一个残疾的乞讨者想到的不是他有多可怜,而是他身后是不是有一个组织,他是不是幼时被拐卖,蒙了蒙汗药被人弄残的,我不能施舍他,我不能助长这种残忍的风气,没有利益就没有伤害。世人思想复杂,乞讨者也不简单,这个世界的复杂让人无法直视,简单的生活与我们无缘。如果你想降低一群人的幸福感,就让他们看看花花世界吧!给他们永远也满足不了的欲望。

巷子

拉萨还保留着巷子文化,餐馆在巷子里,客栈在巷子里,居民生活区也在巷子里,我订的那家客栈就在巷子里,我前背一个双肩包后背着个大背包,一个人在巷子里窜来窜去找了很久,在很深的地方找到了,但里面还有很长一段巷子。夜里走在这个小巷子里比较清静,越往里走越无人影,以前没觉得男女有什么区别,但越长大越觉得男的真是享受了太多的便利,在旅途中男的满心期待在无人的月光小巷发生点什么,但对于女生来说夜深无人的小巷是要快速通过的地方,她们期待不要发生什么。

这片巷子是民宿的集群区域,这些民宿爱自称“客栈”,都是外地人来此处租借改造的,叫客栈可以显得文艺一点,符合那些心向往远方的旅客,这些客栈取得名字也特别矫情,什么初见、相遇、时光、洞天、美好之类,取这样的名字更显文艺。一般客栈的老板都会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当我来到拉萨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这里,不愿再回去了,人不应该只会工作,人要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的事情就是在拉萨开一间客栈,卖土特产,组织住店的旅客包车去周边景点。这种故事在拉萨有,在大理,阳朔,喀什,杭州...都有。每当有人进门,店里的服务员都会亲切问候,都是年轻人,大概是合伙的,养了一只柯基,在这条巷子里还有一只哈士奇和其他的狗。前厅后端有一个阳光房,下面放有几张沙发桌,老板一般就坐在沙发和人聊天,并介绍景点,建议如何游玩,后面是一个小院子,两层楼的客房围绕着院子,院子里摆放了几张桌椅和一个秋千床,上面落满了灰和叶子,显然不常有人坐,整个环境营造出一种慢生活的气氛——树荫撒在秋千上,几片落叶落下,一只柯基在向你摇尾巴,一盏灯,一杯茶——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离家出走的青年在全国各地开起民宿的原因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