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的核心
2017-02-28 本文已影响30人
顽童小逗豆
和老同学一起给研究生上《文化人类学理论》和《饮食,文化与生态》。我负责放毒,他消毒。中过毒才知道,消过毒才正常。
给研究生上课,没那么多乐趣,我们都在生活与理论、情感与逻辑之间摇摆,努力把握人类学的整体,既见社会文化,也见生命与生活,更见世界与规律。
理论课上,我们想回到研究的本意:不是引用各种理论,遵循规则,更是探寻未知,步步深入,每一步都有自己,都有世界。不过,今天的研究走火入魔,太被学术八股控制。
专题课上,我们督促学生讲好一个食物的故事,带动人的感觉和情感。学生两极分化,有会讲故事但消解了食物,就像课程讨论的理论,把食物作为社会文化的窗口,开窗后,就没食物什么事了。或者,像解说词,故事感不强,缺乏活生生的个体,看不见样子,听不见声音,甚至,就像论文,分门别类,罗列信息。
专题课,讲好一个故事,理论课,做好一个论证,既进得了学术,也出得了生活,就是人类学。
整个学期,学生很努力,我到他们眼中的精彩,也感受其纠结和迷茫。我惊讶发现,人类学民族学本科的同学,多跟我有隔阂,外专业进来,反容易共鸣。也许,我一直在人类学的某种主流之外,偏信不学一个其他学科,人类学就是空的,因她容纳着过去未来的时空大轮回。
有容乃大,虽然,大而孤寂,不被理解。也唯此,她才让我们不被生活或知识绑架,不成为社会的傀儡。
可惜,文理分立,科学与艺术分裂,生活成为独立方块群。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却看到交叉融合。在今天的知识体系中,人类学是追求人的整体性,弥合感性与理性、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唯一学科。
博尔赫斯说:“给你我努力保全的核心——不营字造句,不和梦交易,不被时间、欢乐和逆境触动的核心。”
人类学找这个核心,同时留住字句,安心做梦,在时间中流转,感受欢乐和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