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委会推文】【振委会推文留存】书香澜梦

《饮食男女》: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2025-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大云若溪

【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俗话说:食色性也。电影《饮食男女》正是一部以“食色”为底色,以家庭伦理冲突为主线,探讨文化冲突与人性欲望的经典之作。它在讲述一个传统家庭在时代变迁中分崩离析的背后,包裹着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如何在“饮食”与“男女”的欲望中,完成个体的觉醒与家庭的救赎。

电影用六次家宴串联起整个故事,每一次聚餐都成为家庭关系裂变与重构的节点。第一次家宴中,镜头刻意用单人特写切割画面,老朱与三个女儿各自埋头吃饭,彼此间毫无交流,连筷子触碰碗碟的声音都显得刺耳。这种疏离感通过构图被放大:四人虽同坐一桌,却仿佛身处平行世界。大女儿家珍的僵硬、二女儿家倩的冷漠、小女儿家宁的漫不经心,以及老朱的欲言又止,共同构建了一个表面完整却内核空洞的“家”。

随着剧情推进,家宴的镜头语言逐渐变化。第三次家宴,家宁宣布怀孕,镜头开始出现双人同框,人物关系的张力从“疏离”转向“冲突”;第五次家宴,老朱宣布与锦荣的忘年恋时,画面被窗格分割,暗示传统伦理与新式关系的割裂与并存;而最后一次家宴,父女二人终于同框,镜头平静地聚焦于厨房——这个曾被老朱视为“禁地”的空间,此刻成为和解的象征。二女儿家倩接替父亲掌勺,完成了从“逃离者”到“传承者”的转变——家庭结构虽已解体,但情感纽带以更自由的方式重生。

老朱的味觉丧失是全片最精妙的隐喻。作为顶级厨师,他能为家人烹制满汉全席,却尝不出酸甜苦辣。这种“失味”暗喻他在传统家庭伦理中的自我压抑:他既是权威的父亲,也是被责任绑架的“工具人”。他必须扮演一个完美家长,却因此丧失了作为个体的欲望表达。直到他突破禁忌,与锦荣结合,并在结尾尝到二女儿的汤时,味觉的恢复才真正宣告他作为“人”的复归。

三个女儿的命运同样与“欲望”紧密纠缠。大女儿家珍用宗教和虚构的爱情故事自我禁锢,她的红唇卷发与操场告白,是对性压抑的激烈反抗;小女儿家宁以“怀孕”为武器,看似天真却最决绝地挣脱了家庭束缚;而二女儿家倩的困境最具现代性——她经济独立、情感开放,却始终困在父权阴影与自我认同的撕扯中。她的“留守”并非妥协,而是以重构厨房的方式完成了对父权的祛魅与继承。

1994年上映的《饮食男女》里既激起了观众对“食”的欲望,也在引导观众对“爱”的反思——无论是传统的父爱、姐妹之间的关爱、还是情人之间充满欲望的爱,都在不知不觉中与食同行,又与对自由的追求相互羁绊。30年后的今天,当传统的父权家庭逐渐瓦解,个性自由不断得到张扬,我们只知道美食与爱都是不可辜负的——只要我们的味觉还在、爱意不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