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心墙,终见美好-《拆掉思维里的墙》书评
2016年在得到APP《超级个体》专栏初识古典老师,就深深被老师的魅力所折服。
“欢迎来到超级个体,在不确定的时代,确定的生活。”每天学着课程,听着这句话,不确定的时代,确定的生活,也变成了我的座右铭,给我力量,坚定我心。
希望能够像古典老师那样,既有趣又有料;温柔而坚定,简单又善良,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
《拆掉思维里的墙》《我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古典老师的生涯三步曲,每一部都十分好看。语言风趣幽默,案例丰富生动,道理浅显易懂,方法落地易行。
《拆掉思维里的墙》在2021年底,时隔初版12年再版更新,更加17000余字,更改400多处,更加符合今天读者的口味。我也尝鲜试读,虽然觉得人已到中年,很多坑都进过,思维里的墙早八辈都拆了又建,建了又拆无数次,却还是被书中古典老师的睿智和幽默深深打动。
强烈推荐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鸟,都很有必要读一读这本再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看一看我们的思维是怎样被禁锢,又是应该怎样打破,寻求自己的无限可能,跃迁升级的。
01 拆掉“拖延”的墙
你有没有拖延症?我一提出这个问题,可能大家得扑哧一笑,谁怎么可能不拖延呢?
对呀,在生活中,我们太多时候在该行动时等待和拖延,眼睁睁的看着时间和机会从手缝中溜走。然后呢,一拍大腿,感叹一句“早知道.....我就......”,可是下次再碰到类似的情况,往往还是会拖延。
当一个人的等待和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的时候。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这个模式成为”等死模式“。
我以前也是一个非常非常拖延和喜欢deadline的人。最严重的时候一篇论文拖几个月,直到非交不可,才用四天紧急凑一篇质量可想而知的论文应付差事。
当时为什么拖延呢?现在想想主要是事情太大,对我来说有点难,没有头绪,而自己压根就没有进行任务拆解,不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就像《拆墙》书中的那个等待出太阳的小人,觉得可能一会儿就会下雨,思路自然而然就有了。殊不知,要做的事不是等待,而是给自己上个番茄钟,先专注1个番茄进行任务拆解,看看目前的状况,能做些什么?
比如,ok,第一步搜相关论文,第二步按相关度排序,第三步看10篇论文,每一篇都写点知识卡片为我论文所用一下,第四步整合论文,开写。说实话,想那么多等待那么多一点鸟用都没有,除了焦虑和懊悔。
真的特别想回到当时不断的跟自己说再玩半个小时游戏,就开始写论文的那个我身边。拍拍他的肩头,告诉他,不要等待了,拿出勇气,做任务分解吧。
与其等待下雨,不如自己浇花呀!用行动穿越一切,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西方人说: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eath
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来等待的,而是用来穿越的。
02 拆掉“不可能”的墙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很想去做一件事,可是想到种种限制,往往就作罢了。很想去一个地方,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
这个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被“不可能”的墙困住了。成为了一个漂泊者,而不是一个航行者。
航行者最终能走出去很远很远,穿过那些风暴,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漂泊者则被梦想诅咒,一辈子胡乱漂泊在海上。
人生就像在海上航行,心中要知道自己驶向何方,内心坚定,才会无惧风浪,扬帆起航。
如果不知道方向在哪里,风暴袭来,除了抱头祈祷,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够抵抗。
有一个词,我很讨厌,那就是“不可能”。
有一个词,我很喜欢,那就是“如何才能”
IMPOSISIBLE和I‘MPOSSIBLE只差一点,那个点就是心中的目标。
03 拆掉“爱情观混乱”的墙
爱情应该是怎样的,要不要一上来就以结婚为目的寻找恋爱对象呢?
或者仅仅凭着自己的感觉,任意而为洒脱一辈子?
在《拆墙》里有一段表述非常对我的胃口。
恋爱最好的方式-年轻时候可以一件钟情,但是到了年纪就该两情相悦一段,然后选择和一个人白头偕老。
最糟糕的方式莫过于这样-年轻的时候你遇见谁都想白头偕老,年老的时候,你看到谁都一见钟情。
我自己也有一个爱情观跟上述的恋爱最好方式很类似,并且经过近十年的婚姻生活验证,是正确的。
我认为爱情就像在沙滩边找贝壳,可以边找边看边换,从早上找到晚上都行,可当夕阳西下太阳落山,此时拿在手里的就是你今天找到的最好的贝壳,把它拿回家,好好珍惜他,爱他,以后也不要再到海边找贝壳了。
我已经结婚n年,有两个可爱的宝宝,跟老公也一直恩爱幸福,虽然拌嘴磕碰难免,但一直彼此理解包容,觉得非常好。
所以记住古典老师说的话吧,恋爱有三种境界: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和白头偕老。
你需要一见钟情很多人,两情相悦一些人,然后才会白头偕老一个人。
04 拆掉“自我分离”的墙
挣很多很多的钱会让我们内心更幸福更快乐吗?
名望和世俗成功的人一定比普通人更加容易感觉到爱吗?
答案一定是不一定。
那得看我们自我的社会系统和自我系统是不是和谐统一,共同运转。
如果社会系统过于强大,一味的只追求更多的钱,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这些世俗的要求,我们在短暂的快乐之后,留在内心的是更大的欲望和内心的空捞捞。
每个人身上都有两套系统,社会系统(男人)负责满足外界要求,换回生活需要。而自我系统(女人)负责满足内心需求,把这些东西转换为我们内心需要的价值,让我们快乐。
我的成长之路,现在看来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和自我慢慢分离的系统,所幸目前又在找回了自我,努力将社会系统与自我和谐统一。
我在小小小孩的时候,内心和社会两个系统一定是和谐统一的。我饿了会哭,想抱抱会撒娇。
慢慢长大,我会知道,父母要的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所以我就乖乖的。让我好好学习,少看闲书,我就只看作文精选和世界名著。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绩不错,可是心里没什么想法,典型一个只学习,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娃娃。
过着平平淡淡啥都不用去想的日子,上大学。爸爸说上大学就可以谈恋爱了。我就决定开始开始谈恋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适合什么样的人。爱情哪有说来就能来说走就能走的了的那么简单。
再往后,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我需要独自站出来承担很多事情,扛责任,是社会系统中优秀的表率。可是内心没有滋养的我,很多时候都会觉得很无聊。
自己身体的一场大病,让我彻底开始觉醒,让我知道,连我都不爱自己,没有会爱护我。更让我知道,我只有好好爱自己才会有更多的能量去爱别人。
当社会系统和自我同时浇灌成长,把自己理顺,内心才会更加的人幸福和安定。
永远不能把自己给弄丢了,要始终有自己,不能听话的成为有脑无心,有逻辑没情感,讲高度不讲尊重的人。长成别人要求的样子,并以此为荣。
05 拆掉“口是心非”的墙
我们一般怎么去了解一个人,洞察他的内心?
人的内心不是那么容易洞察的,但要想了解跟我们息息相关,关系密切的人,需要一些用心。
人的外在往往是内在在外在的投射,看一个人内心在乎什么,其实就去看他不断的在强调什么就好了。
比如不断强调价格,那么他心中缺的是对这件事这个物品价值的感知。
不断说自己挣了很多钱,那么他的工作往往好不到哪里去。
不断强调自己职务的人,那么他的工作能力往往值得怀疑。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缺什么,就会投射到旁边的人身上,他会觉得旁边的人也会觉得自己缺,于是他就会不断的表达说自己其实不缺,一不小心就过了,这个结果就是,他不断的表达的东西就是自己缺乏的——这个法则可以成为口是心非法则。
此法则看人非常有用:你看一个人觉得自己缺什么,你就看他不断强调什么就好了。
写在最后
上面的五堵墙是我读完古典老师《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后,印象最深刻的,因为自己恰恰被这五堵墙堵住,深陷其中,需要升级需要拆墙而出。
这就是所谓的升级我们的心智模式。
我们所理解的外部世界不一定是真实的外部世界,我们理解的世界是通过自己的心智模式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去处理看到的世界得出来的。
这个处理结果跟真实世界之间是有一个Gap的,Gap越小,跟真实世界越接近,我们会生活的越顺畅。
古典老师这本《拆掉思维里的墙》正是帮大家缩小Gap,升级心智模式非常棒的一架梯子,别犹豫了,赶紧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