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2022-09-02  本文已影响0人  钱小溪

自己朗读不太好,而第一单元就是非常考验基本功的朗读单元。幸好能找到好的师傅,可以一点点学习,一遍遍观摩,总算有所得。

大胆去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哪怕做的不好,也永远保持好奇心去努力吸收。

不断改课件,回想之后,还是觉得不够好。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对于刚进入初一的学生来说,第一步应该是引导朗读,认真分析文章之后,展开想象,深入文字背后,咂摸蕴含的诗意美,画面美。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应该教师示范,学生活动模仿,把抽象的讲解化为具体的课堂活动,学生才能切实提升感悟理解的能力。第二课时,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文章的基础上,概括性总结其艺术手法,让学生把技法分析出来,进一步还原到自己的写作中。仔细思考了一下,还是讲解的多,学生活动少,概括性太强,细致剖析的少。从这一篇课文中概括出来六种艺术手法,有些虽然是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的,内容多,不知道学生能接受多少。想到这里,我感到语文课效能底下的原因。想到备课绝对不能一课一课准备,而应该以整个单元为备课单元。第一单元是写景散文,重点:一是朗读,二是艺术手法。第一课细致讲解之后,把后面的课文当做分析的范例,讲课的时候再次复习强化。或者是先朗读和理解,等到最后一课的时候概括总结。

针对学生答题中的问题(分析简单,词汇匮乏),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案。

提升课堂效能的关键在于课堂活动。

我想到了品读和仿写。由品读入手,引导学生细致分析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然后让学生活动——尝试模仿这样的句子进行创作。比如讲解“虚实结合”,是不是可以让学生用这样的手法写一段文字,体会虚实结合的魅力,理解就会深刻一些。明天再改动,精选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讲透彻,像是重瓣的牡丹,从一个蕊心发出的花瓣越多,花朵越雍容华贵。

最近很容易被语言影响,实际上有多少人是有口无心,泛泛而谈。一把长剑削去三千烦恼,感恩就是最好的修行,心态自然自若自适,恰是最好。

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在于,针对性不强(主题散,不聚焦);实用性不强(学生不知道怎么用,没有读写结合)。

上课之前就提醒自己,决不能上成“应试课”,要充分挖掘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字字珠玑,慢慢赏玩,抓住课文共性的基础上寻找异彩纷呈的个性,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既然是朗读为核心,那就让学生读,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配好乐,鼓励他们用声音塑造对美的感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