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楚茨》:人鬼情未了
《诗经·小雅·楚茨》:人鬼情未了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或剥或亨,或肆或将。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神保是格,报以介福,万寿攸酢!
我孔熯矣,式礼莫愆。工祝致告,“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既齐既稷,既匡既敕,永锡尔极,时万时亿!”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孝孙徂位。工祝既告,“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钟鼓送尸,神保聿归。诸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乐具入奏,以绥后禄。尔殽既将,莫怨具庆。既醉既饱,小大稽首。“神嗜饮食,使君寿考。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诗经·小雅·楚茨》是一首长诗,共六个小节,每个小节十二句,全诗达到三百多字,这在《诗经》之中,算是为数不多的。客观来讲,《诗经·小雅·楚茨》更像是周王室的内部“祭祖祀神”教材。如此大费周章的隆重祭祀,是很难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诗人用诗歌的方式,将周王室祭祖祀神的缘由、过程、祝词描述到细致入微的程度,读来又朗朗上口,便于口耳相传。
总体来看。周王室的祭祖祀神过程有几个要点:
一、祭祀的缘由与时机
周人为什么要祭祖祀神,说到底是因为那时的周王朝所从事的早期农业生产,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很有点靠天吃饭的感觉。所以,周人的祭祀通常建立在通过辛勤劳作获得丰收之后。
换句话说,之所以要与鬼神勾兑勾兑,是因为在自身足够努力的情况下,鬼神和上天待自己也“够意思”,地主家有余粮了,总要糊弄糊弄鬼神。人鬼之间,更像是在做一场交易,“我”有饱饭吃了,也亏待不了你。你享受了我的“祭祀”,好歹也发挥点儿护佑的余热。
二、祭品——好东西要共享
诗歌第二小节,是对祭祀活动的描写。人们步履严整,仪态端庄,毕恭毕敬的进入到祭祀环节。
祭品是刷洗干净、宰剥过的牛羊。这些对于当时的周人而言,也算是“出血”了。要知道那个时候,能有一口肉吃,是特别不容易的事情。《礼记》中记载,人只有活到七八十岁才可以享受顿顿有肉吃的生活。孔子因为鲁侯曾经赐给自己一条鲤鱼,高兴的将自己唯一的儿子取名为“孔鲤”,连子都定为“伯鱼”。那时候的人们,要想有肉吃,非要等到祭祖祀神时不可。所以,那时候的祭祀活动也特别多。说白了,就是给大家创造个与鬼神共享肉食的机会。
三、祭尽诚
周武王从商纣王那里夺得天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尽人事与安天命思想博弈的过程。顺利取得天下,尝到尽人事甜头的周人,没有得意忘形,他们努力地在尽人事与安天命之间寻找平衡点。
孔子有一种思想叫“祭如在”,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敬神如神在,不敬无妨碍”。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做到“祭尽诚”,便不如不祭。诗中所写的“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便是在展现祭祀活动参与者的虔诚与认真。
四、付出总有回报
虔诚的祭祀所求不过是先祖和上天的护佑,诗歌中所写的“神保是格,报以介福,万寿攸酢”,差不多算是对祭祀者的回报与许诺。
当然,这个许诺,大概率是主张祭祀者代鬼神所许的。毕竟,他们也要在祭祀活动中分一杯羹,至少是一块祭肉。
五、理性拜神
诗歌第四小节,重点写了“工祝”的献词——“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既齐既稷,既匡既敕,永锡尔极,时万时亿”,重点强调了祭祀者准备的祭品丰美,合乎神灵的心意。祭祀选择的时间恰到好处,形式、内容合乎法度,庄严隆重。
这实际上是当时的人们认同的可以正当获得神鬼护佑的条件。只有做到了这些,人与鬼神、上天的勾兑才能起到作用。
六、人桂之间没有不散的宴席
诗歌最后两个小节,先写了仪式完成后,主祭人归位,“皇尸”隐退,钟鼓声中,神灵归位,撤去极品后,主祭、助祭共叙天伦之乐。最后一个小节还原了回到“人间”的景象。在乐队的版偶组下,大家美美的饱餐一顿,皆大欢喜,众人互相祝福。
人,还是要有些敬畏才好。
或许,正是这点敬畏,才让人与鬼神之间可以处在不同的世界而相互感应、护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