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
跟发小一起吃饭,聊起过去我们住的街坊里的人和事,才发现在那个时候,也有一些人做着与那个年代格格不入却很“酷”的事情。
她,是苏家大姑娘,当年因为家里成分太高跟着父亲兄弟从天津来到了包头,他们本家在天津想来也很有钱,因为他们平时的穿着和处事都带着一种与众不同和盛气凌人。他们在这个街坊里是不怎么和别人来往的,只是一家人团结,谁受了欺负,别家一定要出面帮忙的。
苏家大姑娘,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在包头开了一家服装店。梳着一个又黑又粗的麻花辫子,斜揽在胸前,穿着做工讲究,老公干瘦干瘦的,眉毛和眼睛又黑又浓,因为工作中腰部受了伤,每天都弯腰驼背,好像很苍老的样子,怎么看怎么和苏大姑娘不般配。两个人很少一起出门。
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子眼睛很大,看人有点咄咄逼人。女孩子身材苗条,性格活泼,有点像洋娃娃。有一次她儿子拿了球和街坊里的孩子们踢足球,有个男孩子抢了他的球,他就找来住在他们楼下的大舅去那个男孩家理论,他大舅二话没说,打了那个抢球的男孩子,把球要了回来。
这件事,本来是孩子们之间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大人的插手让人们对这一家的霸道做法不满起来。
苏大姑娘和她老公的关系,不像一般夫妻那样出来进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样。那个男人又在外面也是没有笑容一脸严肃的样子。
四五年后的一天,苏大姑娘和往常一样来到她的服装店,她所在的店在马路边上,正面对着医院,旁边还有一群小学,后面是住宅小区,位置不错,所以生意还是很好。她一个月的收入顶的上工厂里小半年的工资呢。这时已是夏季,来她店里多数是做裙子的,她正忙着给客人量尺寸,只见一辆军用吉普停在了店门外,进来一位军人模样的人站在她的面前。
苏大姑娘一抬头,刚好碰上了那个男人的目光,她愣住了。量衣服的手停在空中,卷尺微微颤抖着。男人目光炯炯地看着她,似乎要把她装进灼热的目光里,又似乎有千言万语,只说了一句:“你有时间么?咱们聊聊?”
晚上,苏大姑娘失眠了,白天的情景又把她带入回忆。她和他都是彼此的初恋,当年两人相处的美好时光历历在目。后来他去当兵了,说好几年后回来结婚。可是她家的境况发生了变化。恰逢国家提倡支援边疆建设,要有一部分人来内蒙,当时的管事领导和父亲有矛盾,便借此机会将他们一家也安排进支援内蒙的队伍中。所以,对于他们来讲来到包头相当于流放。
她与现在的老公,就是那个时候认识的。他们一大家子人来到包头,那时只有一条像样的钢铁大街,很多地方都是土路,还种着庄稼,和他们来的那个城市相比,差别不是一点点。她曾经无数次想过和他在一起,但是每天睁开眼,生活告诉她要面对现实。就像那句歌词唱的:也许遇见某一人,过着平凡的日子。没有爱情甜如蜜,生活也是要继续。她结婚了,他们很少一起出门。她承认他为了这个家尽心尽力,上班时还负了工伤把腰伤了。但是她不爱他,他们只是被生活安排在一起,这世界上不是有很多人这样么?
可是这时候她的初恋情人出现了,来找她再续前情。他有妻子,她有老公,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他告诉她只要她愿意可以立刻离婚,为了让她没有后顾之忧,答应也可以把她的孩子一起带走。这让她如何选择?可能您会说,那还犹豫什么?!这是真爱,那就跟他走呗。您别忘了,这是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离婚可不是件光彩的事,听说谁离婚了,周围人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好像这个人多么品质败坏。
她用了好几天来整理思绪,从一见到他,她的心就无法控制地狂跳。她知道自己从来没有忘记他,人的身体不会欺骗自己,她知道心之所属,也愿意听从内心。为了这个,她宁愿让别人说她朝三暮四,她也不会为了别人再次错过自己的幸福。
结果是,她与老公离婚,两个孩子归她抚养,和她一起回了天津。她的老公则得到了她在包头服装店的产权,不用上班也够一辈子的生活了。她与初恋情人终成眷属。
这个故事现在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是轰动一时的,在一段时间内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虽然苏家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不是太好,但是对于这种行为,还是认为挺勇敢的。它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种信念:女人也可以这样活着,真正地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