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脑喜欢看图?

2018-12-21  本文已影响53人  左非

1

大脑有一个偏好,就是喜欢图像化的东西,简单说,就是喜欢看图。

这是因为在文字和语言还没有出现之前,图画已经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中,原始人用图像的方式在岩壁上做记录,或是记载部落的丰功伟绩。图像是人类大脑中天然的、基因里自带的东西。

所以无论是PPT,还是其他内容,我们的大脑都是特别喜欢看图。例如,在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字数很多的文章,作者会在其中插图,这是因为作者知道读者的大脑喜欢图像,完整地看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实际上是很累的。

所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内容,读者阅读起来更轻松。

2

阅读是一种脑力活动,脑力活动主要运用的就是我们的大脑,所以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偏好,可以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事半功倍。

比如,了解了大脑分左脑和右脑,还可以分爬虫脑、哺乳动物脑和皮质脑,就会更了解大脑的功能,了解了大脑的各种偏好,在用脑的时候也会有很多便利。

人类的大脑会优先处理图形图像信息,越是抽象的的信息越是让人费解。

所以,给各种思考工具、思考模型赋予各种形象,可以把复杂的概念视觉化,这样就可以很容易记住。 比如六顶思考帽就是这样的工具,将思考模型形象化为帽子,并用6种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思考模型,这样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

我的理解,图形是用于表示事物或事物之间关系的工具。所有图形往往不是用于表示真实的事物就是用于表示想象的事物(想象的事物也是基于现实事物的基础上,现实事物是想象事物的原型和素材),或者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

如果图形的具象和抽象程度是连续体的两端,那么文字、数字以及一些科学符号就是更偏于连续体右端的图形,也就是抽象程度更高的图形;而照片、素描则是更偏于连续体左端的图形,也就是具象程度更高的图形。

越抽象的图形理解难度越高,越概括,表现的细节越少,也越偏离事物本身;而越具象的图形往往越直观、越生动,能够描述出更多的细节,也越接近事物本身。

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符号,一种图形,只是为了方便使用和传播,文字的形式发展得越来越抽象。早期的文字比如甲骨文,就更接近事物原型。所以,文字本质上讲是一种抽象程度比较高的图形。而写实的图形则更接近于事物本身面貌,比如照片、素描作品。

我们的大脑还是更喜欢形式丰富的图像,而抽象程度比较高的文字,大脑处理起来其实是比较费力的,所以,看电视大家都会,不需要学习,而阅读如果不学习的话,是无法掌握的。所以,如果能给阅读的内容添加图像元素,可以大大减少大脑的负担,提高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

78/1000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