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厘米 每天写1000字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西湖

2017-06-16  本文已影响16人  艺厘米artcm

正所谓“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无论何时领略西湖的美,都沉醉不知归路。在多少人心中,西湖的存在不只是一个景点,而是自然造就的艺术。因此,一千个人眼中,常常就有一千个西湖。

西湖美景

王公懿和严善錞,两位曾经在杭州成长和生活过的艺术家,以其版画与绘画向西湖致敬,重现了记忆中那永恒不灭的余影。王公懿老师在艺术创作中,也成为了感性的代表,她的作品永远是浓烈、跳跃、充满丰沛的情感;而严善錞老师则更注重理性,作品中沉静、雅正、高远是他的主旋律。从【烟影】艺术展中领略,感性派和理性派的眼中,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姿态?

王公懿

王公懿老师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以一套《秋瑾组畫》名贯中国,这套木刻即重建了中国美术学院版画在新时期的高度,又开创了中国文化传统活化的秉志取向。此后,王公懿老师以其奔放的艺术个性,行走天涯,在世界艺术创作,举办展览,创作浩瀚的作品。被誉为艺术圈清流的王公懿特别真,远离中国的她获得了观看中国以及面对自己的极佳位置,这种合适的距离感使她由最初面对社会的悲愤疾呼而返回内心自省,将艺术变成为自身修炼的“日课”,这种历经洗涤而愈显沉实丰足的美感体验,不露痕迹地融进到她日后的创作中。

王公懿:《秋瑾》

常年生活在国外的王公懿老师常常觉得:“我在国外生活了这么久,生活方式和外国人没有差别,但骨子里就是中国人,看到中国的古画爱的要命,虽然并不是懂多少道理,但是没有办法就是爱的要命,所以中西合璧不是刻意,我们就是中国人,而且有时候越远离祖国越爱它,就好像鱼在水里的时候不感觉自己在水里,一旦被捞出来搁在旱地里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是在水里,特别渴望水。”

对水的渴望也许是从基因里就有的情结,当西湖的碧波荡漾,又掀起了多少人内心的涟漪?

王公懿:《温莎蓝》

也许对王公懿而言,西湖的温柔、西湖的诗意对于她这个北方人而言,总是过于温柔;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长时间在国外生活的她,何尝不是渴望着这份骨子里的中国诗意呢?

我们见过水天一线的大海,见过波涛汹涌的黄河与长江,却从来没有像西湖的水那样,勾起了多少人的遐思……

王公懿:《行云流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王公懿此时的心态,也是她记忆中的西湖所赋予的那骨子里的他乡情感。

严善錞

严善錞是杭州人,为七十年代末学院开放以来第一批毕业的艺术家。近十年来,一直着力于通过蚀刻版画与综合材料绘画描绘西湖,自成一套古雅、清静与温润的创作语言。2010年,王公懿老师从美国回来,她向严善錞介绍了铜版画家SYLVIEMOURICE向她推荐的一种用硫磺粉和橄榄油的腐蚀法。它也可以表现一些笔触,而且层次比较细腻。但缺点是反应很不稳定,腐蚀后的剩留物的质地较松,不耐多印。严善錞在此基础做了一些改进,画面便出现了一些更为丰富、更为稳定的效果。这种效果也更接加近严善錞老师自己对西湖的气质的理解:清峻、遥深、温润、古雅。

西湖南山,总是美在若隐若现间,在某个拐角处,在某个抬头瞬间,不经意地让人沉醉于此。

严善錞:《西湖·南山02》

对于严善錞来说,西湖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记忆,“今天的西湖与我们小时候还是有点儿不一样。不光是景观不一样,看景观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过去都要上山、下湖去感受西湖,那种感觉与现在旅行团的走马观花完全不一样。我们当时更多的是爬山,到山上去看,那样你就可以看西湖的一个全貌,西湖与一个城市的关系。”严善錞是用纯真的视觉去观看世界,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世界。通过西湖这方天地,他在寻找千年来中国文化的雅趣与自信。

漫步杨公堤,清晨的阳光洒在湖水,洒在每一片树叶上,人生的诗意从不在远方。

用笔墨将天地间的美跃然纸上,让人间天堂带着灵动之美流连心中,大概这就是严善錞老师对西湖的致敬。

严善錞:《杨公堤03》

无论是王公懿老师的浓烈洒脱,还是严善錞老师的雅正温情,【烟影】带给观者的都是一种回到心境的绘画享受。当散落的余影蒙上诗意的颜色,当中国式绘画接续文人意韵的绘画,无论是历史的诗意还是抽象的无常,都将成为“一千个人眼中的一千个西湖”。

更多详情请在app store或者各大应用市场下载“艺厘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