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理论——负面情绪的治本工具

2022-11-06  本文已影响0人  毕嵘时间管理

负面情绪出现时,尽管我们好不容易冷静下来了,但有些人冷静的过程中会越想越生气,好不容易安抚下去的情绪就开始了新一轮爆发,而且爆发的激烈程度远比最开始。

所以,我们需要治本的工具,ABC理论就是其中的一种利器。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理论。

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却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elief),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源于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

我有一次在美国黄石公园进行两天的自驾游。当时我们没有订到公园内部的小木屋,于是只能在晚上时开车到公园外的小镇上住宿。当时天色已晚,路上也没有路灯,小路上就我一辆车,我就打着远光灯,以最高限速开。

突然,对面车道过来一辆车,向我闪了好几下灯。我理解这是正常的,两车相向而行,是应该开近光灯的,但是当我切换到近光灯以后,那辆车还在向我不断地闪灯,我就觉得他可能没有看清楚我已经切换了,于是也朝他闪了两下灯,没想到他还在不断地闪灯,当时我就怒了,因为我联想到那时新闻里一些种族主义分子对华人的挑衅事件,我就觉得他是不是在挑衅。于是当时我的想法是:他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在向我挑衅。但因为这毕竟是在人家的地头,我也不想惹什么事,所以就选择不管他,继续开车。

这时候理智回到我身上,我猛地一个激灵:不对呀,在这种灯光条件下,他应该看不见我的脸,怎么知道我是华人,对我做出挑衅的事情呢?所以必然有别的原因,是不是在前方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我就立即刹车放慢车速,果然前方不远处有一群美国野牛正在过马路。如果不是那位好心的车主提醒我的话,我很可能刹不住车,一头撞上牛群了,这可不是好玩的事,莫不说野牛可能会报复我们,导致我们的车甚至我们的人身安全会受到威胁,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地方伤害野生动物,多半是要坐牢的。当时那辆车已离我远去,我只能在心头为他点上1万个赞。

所以,在这件事情中一开始的激发事件A,就是对方在我切换到近光灯后还向我不停地闪灯,而我一开始的信念B1是:他是个种族主义者,在向我挑衅,于是导致了我愤怒的情绪C1,但后来,当我的信念转为B2: 他可能在向我提示前方有情况时,我的情绪就一下子平静下来,转为了C2:疑惑,并做出了相应正确的行动,就是放慢车速。最后当我确认B3,他确实是在提醒我的时候,我的情绪又转变成为了C3:感激。

所以应用这种方法,当我们碰到引起我们负面情绪的事件时,应该先定义这件事情的客观事实是什么?然后找出自己的信念是什么,再分析一下这个信念B1是否是必然的,是否可以有B2、B3等其它解释。如果有的话,那就不要随着情绪C1去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而是先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再说。

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情绪。

我们要经常训练自己在产生负面情绪时使用ABC方法,将不良情绪从源头掐断。长此以往,负面情绪就不会经常困扰我们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