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里的幸福与喧嚣

2018-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霞飘雪

微信朋友圈里的幸福与喧嚣

 

当我感觉到周围人都在用一款叫作“微信”的APP时是在2012年8月左右。

那时我刚毕业,在努力地适应社会人的角色,强行地往自己身上安装一些社会人的装备(装B设备)。

公司里的前辈们问:你的微信是多少?

我尴尬地愣住了:微信是什么?

前辈们毫不掩饰奚落地笑:微信你都不知道?大家都在用啊!

在学校最常用和需要的是十多年前首屈一指独占鳌头的QQ,研二时进外企工作了一年,用过MSN和SKYPE,是国际通讯工具。微信是什么,我不知道,不过没关系,当晚下班回家,我就下载了一个。因为我意识到必须要使用社会人的工具,跟上社会人的潮流,进入社会人的圈子。

一键下载,我进入了朋友圈。

刚开始用的时候,没感觉到微信有胜过QQ的优势,习惯使我依然坚持用QQ联系旧友、在说说发心情。

进入社会后新认识的朋友,第一个寒暄必是:加个微信吧,方便以后联系。起初,微信里的人都是新朋友,QQ里的都是旧识。后来这一格局被打破,因为大家习惯使用微信后纷纷抛弃了QQ,只好又重新在微信里把QQ老友们加一遍。于是乎,QQ彻底地沦为了一片贫瘠的荒野,纵使旧友新朋一轮再一轮,QQ好友也不再春风吹又生。

在中国人民的手机界面上,QQ几乎是以看不着影的速度被微信取代了,虽然在我看来,胖胖的企鹅比孤独人仰望地球更可爱。

对我来说,微信的三大功能是:与人联络、发朋友圈、公众号。

一.与人联络

2013年到2014年,我在国内和人联系时,QQ和微信的使用频率各占一半。但是2014年来到日本后,与中国那边联系的最佳通讯工具有且只有了一个,即微信。因为我的亲戚朋友们都使用它,我通过微信与他们进行免费的语音和视频,发送小视频给他们观赏我生活的异国风情,透过朋友圈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心情。

在中国人的圈子里,问对方要个微信,几乎没有要不到的,至今为止,我只被拒绝过一次。加了,可以联络,可以屏蔽,可以删除,可以拉黑,有多种退路供你选择,哪一种都比当面拒绝人要姿态好看。

加微信比加QQ方便的是:QQ号总是一大串数字亦或是一个会有N多重名的怪异名字,但微信号就简短多了,而且扫码即可。

微信有一个小视频的功能,可以当场录制十秒钟小视频发送给对方,使对方有一种与你同时空的临场感。语音加小视频,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在我做代购期间,用来证明正品,是最好不过的工具,再无第二。

二.朋友圈

2014年我在朋友圈发了婚纱照。十几分钟内收到了二三十个消息。那种被消息轰炸的晕眩感就像被幸福砸晕头了一样,有一种速溶的满足。我感到了透过朋友圈带来的快乐:方便快捷、美丽虚幻。

直观的图片代替了考究的文字,一键点赞代替了深思的评论,手指刷一刷代替了诚心地关注。在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十来年间,每个人都行色匆忙,和臌胀的钱包一起膨胀起来的,是各种变化的信息源。在这种情形下,朋友圈的快速信息是如此的及时,朋友圈的点赞之交是那么的暖心。在内心深处,我曾一度由衷地佩服微信设计者的巧思,并深深地陷入了朋友圈的魅惑,至今都无法自拔。

产前抑郁和产后抑郁曾使我在三年里都以loser的心情过着灰暗消极的生活,朋友圈这个便捷的工具又把这种不体面的状态快速地展现到了大众面前。我的母亲曾气急败坏地骂我:不要再用微信了,不要再发朋友圈,都发到上面,别人看得到,你不要面子吗?你不要面子我们还要面子。事实上由于不识字,我的母亲至今不会用微信,只是她听亲戚们说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些内容。

还有很多阳光的正能量者对我的压抑言论给予了猛烈地抨击。圣父圣母的化身者们不允许有阴影的存在,朋友圈的怨言恨语浊了他们清灵的眼睛。由于朋友圈里我发表的不恰当言论,在被他们义正严辞地教训一番后,我失去了一些在微信朋友圈里做朋友的人。

幸好,朋友圈还有一个“屏蔽”的功能。为免遭众人唾弃,我曾一度主动地对众多天使们关闭了黑暗通道。

慢慢地恢复理性后,我反省自己的言论,不再在朋友圈怼天怼地怼人,保留无公害地晒娃与转发。参考黑人夫妇晒娃引众怒的事件,考虑到晒娃可能也会引起不满,日常也在竭力地抑制住晒娃的冲动。另外转发虽容易,需谨慎,因为会暴露你的智商。转发的内容太空洞,能看出你的思想肤浅;转发的内容太高深,说你装;转发得太频繁,立马屏蔽你。

最后我发现晒美食美景和晒幸福是最妥当的。

对生活保持着赤诚之心的人们都在使用朋友圈,用户如此之多,商机无处不在。于是朋友圈变成了微商们的平台,彩虹色的圆环转出来的一大半都是广告。与发广告相对应的是屏蔽,但我并不会把所有做微商的朋友都屏蔽掉。看看广告可以了解到他们在从事哪个行业,文案上的心灵鸡汤能使我斗志昂扬,微商们字面上的可观收入能激励我努力奋斗。

三.公众号

做代购时为了解日本产品市场,我积极地加了很多在日华人公众号,日本美妆公众号,代购最新讯息公众号等。前辈们的经验总结,对初来者来说,如雪中送炭。虽然没有达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地步,但后世吃螃蟹的人总想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心里表示谢意回报点什么。

我从抑郁中走出来后,回想起自己在异国他乡怀孕生子育儿孤苦无依的心境,为鼓励更多的在日华人妈妈们,遂写了一篇文章投稿给一个在日华人公众号。很幸运地被发表了,更加幸运的是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谈得来的文艺之士。茫茫大地一片白,能遇到同伴多么不易,这是公众号带给我的收获和奇遇。

在我还没有工作之前,公众号是我了解世界的窗口。但看多了之后却发现它只是很多运营公司提供的一种免费快餐。为了获取流量和博得关注度,重复抄袭和无下限的标题党十分普遍。我作为伪文艺爱好者,本以为公众号能够引领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思想的温度从而爱上阅读,发现只是各种粗制滥造的标题党后真是痛心疾首。

在东京找工作时由于日语没有了优势,我曾考虑过去找中文编辑的工作。中国暴发户们的崛起使很多日本商人认识到了中文宣传的重要性,所以有一些在公众号上编辑中文的工作。思忖良久,软文我可以写,无下限地谄媚文我应付不来。

现在我在自己的公众号胡写些东西,只是为了记下或者纪念。以前,博客盛行,我在博客写;后来,QQ空间盛行,我在空间写;现在,公众号盛行,我在公众号里写。这次公众号能存活多久谁都不知道。

最近FACEBOOK遭遇了空前的大危机,李某说中国人不在乎隐私,我不由得想起了微信。有时我会和某IT人士讨论微信是怎样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地随波逐流,又是如何地从了众又沉默地孤独。

我也会跟某IT人士开玩笑说,以前是QQ的天下,现在是微信的天下,你要是开发出一个APP能被大众都接纳就是你的天下。

无论星流如何变迁,希望我们能有独自仰望星空的环境和保护隐私的权利。社交谁都离不了,独处人人都需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