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之思
一、古城
兰江渡船想用船尾后的波纹把中洲背徐徐地牵向老城。老城还有一个名字叫“千年古城”。古城既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经济中心,曾依托江边一个个码头而繁荣。码头促进了商业经济的进步,商业经济托起了商埠的繁华。
古城(来自于过期游记视频截图)古城自北宋开建至清光绪,建成面积已达0.6平方公里。虽然南北上千米的河坝把它紧紧包围,却阻滞不了兰商前往钱江和闽江的脚步。于是,曾经纵横八千里的蚱蜢之舟在这里洒下美丽情梦:绿茶、桐油、麻布、木炭、竹纸,季季出现在坊市,身上长着白毛的豆腐与说话细声细气的豆芽,出自于市井,唯有蚕丝和锦帛,大多来自于杭嘉湖。物以稀为贵,只要少量的富户和大喜的日子,才有锦衣和绸裳的存在。
西门城楼(同上)兰江潮涨潮落,商埠想长长永续,持久繁华,必须同时具备主营业务与副营业务。除水上交通、贸易往来这一主营业务外,茶馆、酒店、客栈和众多坊市吸引了县内外客商和周边百姓。单那外墙壁斑驳陆离的的茶馆就让人不时地停住脚步,想了解那些喝茶聊天的老人在谈论着什么。是兰江的变迁,是人生的短暂,抑或是李渔的风流、兰花女的赛事?
二、中洲背
中洲背,在兰溪市区兰江中,为衢、婺两江汇合冲积而成。四周环水,东西宽900米,南北长1800米,面积800亩,呈琵琶状。
江南鱼米之乡,河西不能缺席。除了众多码头和渡船外,在百姓心中拥有相当地位、连接古城中洲背的悦济浮桥和及其它出没于两岸的渡船,把资源丰富的河西揽在怀中,与古城一起搭上钱江的风帆,北上京杭大运河,并面向东海,参与世界竞争。同时,古城周边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手工业创造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中洲背(同上)自有了记忆和语言之后,到过老城的村里人都会谈论你的繁华与富足。而老父亲却慎言,话到嘴边,只言无依无靠的中洲:说从上游金华、衢州来的山洪,不知多少次把它淹没。我只听说过水漫金山,却没听说水漫中洲。他这样说,估计怕只怕朴实的儿孙头脑里空长一个绿色的沙洲,虽春播种下谷种,却没有实质的秋收,虽秋播种下豆种,过年却磨不成白花花的豆腐。
不说也罢,省得想入非非。是啊,谁不想拥有古城的小天地,谁不想拥有万贯家财,但乡亲们知道务农是自己的本分。
时光纷繁而匆忙,四十载倏忽即去。风物变迁,人事散尽,唯一不散的是对家乡的情丝。每次游览中洲背,我就言说它是兰江上的蚱蜢小舟,就像老家那片黄土高坡在大风狂雨里飘飘摇摇。
这份对家乡的深情,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角落,也是我们面对时光流逝时最坚强的支撑。无论时光如何变迁,这份情感都将永远存在,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