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小史
2022-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小猪的时间之旅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拿得起放不下的战国史》里面将诸子百家的思想好好梳理一番,不过那本书里看到更多是百家思想对政权更替的影响,似乎那个时候思想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正因为这本书,让我对诸子百家思想产生了兴趣,再看冯先生的《中国哲学小史》时便迫不及待地入了手。只是……
怎么说呢?我还是天真了,以为这是一本如前的通俗读物,但是看着看着,却总觉得在复习高中历史。半文半白的写法,确实可以让喜欢古语之美的人欢喜不已,可是对于我这种俗物来说,颇为头疼。
冯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小说,从形上学(即中国思想中讲天道的部分),人生哲学(即讲性命的部分)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切入,分析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
冯先生认为: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情,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着重是人。所以中国哲学的特点就是发挥人学,着重讲人。
先抛开孔子(仁)墨子(节用)孟子(四德)不说,此书中还有关于五行,八卦之说。这是到现在都被人津津乐道之事。
冯先生认为:五行八卦之学之所以重要,首先因为它是中国上古时代注重天人之际,注重天道人事互相影响这一观念在后代的衍化。八封之说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影响最深的为周易。“一阳一阳之谓道。”是周易的基本原理,循环往复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法则。
冯先生认为阴阳家的也有合理之处是因为:“阴阳家之学,虽杂有许多迷信,而中国科学萌芽,则多在其中。”
推荐指数:三颗星
虽然我看得云里雾里,但是某些对中国古时先贤思想以及玄学有一定兴趣的人确是值得读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