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Peregrination

主语: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法师释 曇珍 ,业行淳脩,理怀渊远。”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以为宅生者缘,业空则缘废。存躯者惑,理胜则惑亡。”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序》:“考业果之幽微,则循復三世;言至理之高妙,则贯絶百灵。”
《魏书·释老志》:“初阶圣者,有三种人,其根业各差,谓之三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儻差阑,终当获报耳。”
《隋书·经籍志四》:“初 释迦 説法,以人之性识根业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説。”
唐高祖 《禁行刑屠杀詔》:"释典微妙,浄业始於慈悲;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王若杀我,我之与王俱堕恶道,王有断命之罪,我怀怨讎之心,业报皎然,善恶明矣。”
唐 元稹 《哭子》诗之四:“彼此业缘多障碍,不知还得见儿无。”
宋 苏轼 《书孙元忠所书〈华严经〉后》:“所作福业,举意便成,如一滴水,流入世间,即为江河。”
宋 黄庭坚 《题墨轩和遵老》诗:“平生三业浄,在俗亦超然。”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三生为比丘》:“ 观 ( 圆观 )见锦襠女子浣,泣曰:‘所以不欲自此来者,以此女也。然业影不可逃,明年某日,君自 蜀 还,可相临以一笑为信。’”
宋 陆游 《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之二:“业力驱人举世忙, 西林 袖手一炉香。”
元 王伯成 《哨遍·赠长春宫雪庵学士》套曲:“世累相縈,阴行难修,业缘未减。”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折:“自从这个忍字在手内写,今日个业果眼前招。”
明 屠隆 《昙花记·众生业报》:“脱得泥犁,挣得轮迴,面目虽殊,业趣还随,披毛带角总堪悲,下场头看我辈。”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白业緇銖少,黄泉岁月长。”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紫柏祸本》:“未几,大狱陡兴,诸公窜逐, 紫柏 竟罹其祸,真定业难逃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我实鬼也……明日业满,当有代者,将往投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相见遽违,良足悲惻;然业满劫脱,正宜相贺,悲乃不伦。”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明明业镜忽来照,天网恢恢飞不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今世业缘凑合,乃得一快其宿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惟是种种寃愆,多非自作,冥司业镜,罪有攸归。”

谓语: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文章本静业,故曰‘仁者之言蔼如也’。”

宾语: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之五:“尚未酬其始誓之心,况答三业之劳乎?”
南朝 梁 沈约 《佛记序》:“分五道於人天,设重牢於厚地,各随业力,的焉不差。”
南朝 宋 沈约 《形神论》:“因果相主,毫分不爽;美恶之来,皆有定业。”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臣践行迷方,试业敝绪。”
南朝 梁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涤除三业门》:“次懺意业,意为身、口之本,罪福之门。”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见浄业之爱果,以不杀而为因。”
南朝 梁简文帝 《唱导文》:“三界异术,五道分逕,天人植业,各归一果。”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七:“凡夫、二乘及与菩萨,具有三业。”
唐 骆宾王 《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游陁山寺》:“四禪明静业,三空广胜因。”
宋 沈括 《梦溪笔谈·神奇》:“汝名已在死籍,今食吾药,勉修善业,当免此患。”
宋 苏轼 《书孙元忠所书〈华严经〉后》:“修无上道难,造种种福业易。”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代宗 惑释氏业报轻重之説,政事多託於宰相。”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六:“盖缘每认陛下本是天人,暂来人世,是以生知福业,性禀仁慈。”
宋 叶适 《毛崈夫挽词》:“道修白业曾先悟,官近青云却未通。”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宣和 初,有 徐上老 ,弃官脩浄业,名动天聪。”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天佑中华,故使虎狼梟獍,皆知浄修善业,皈依三宝。”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我修浄业多年,西方是我世界,岂復往海外山中去做神仙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是宜阳有明刑,阴有业报耳。”

介词宾语:

唐 王梵志 《说钱心即喜》诗:“平生不造福,死被业道收。”
明 许三阶 《节侠记·订访》:“优曇树常掛獼猴,把无名业网来参透,苦海内急忙回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