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的心事》之<修身为种子,成就大事业>(一)

2024-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兰参can

【只要牢牢地记住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然后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放纵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慢慢地,汹涌的情绪自然会恢复平静。贪婪一切事物都是这样,只要牢记初心,不放纵自己,不跟随欲望,欲望终究会变淡,最终变得无求,无求就是最好的知止。

——选自 繁体足本《老子的心事——第四辑》雪漠 著】

对于情绪的处理,学到了一点:怎样平复情绪?为什么要平复情绪?

首先,因为【知止不殆】,把握好分寸,知道何时进退,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种清醒,可以让人远离危险。

陷入情绪,是不清醒的,陷入情绪带来的痛苦,陷入执著幻象之中,就是不懂得知止。不知止,身心就有危险。

所以,知止,是当下能做到的智慧的选择。它是不容易做到的,往往心中会预设前提,会触到心中的礁石。比如,有时候懂得知止,有时候又不懂得知止了,情绪的力量总是以汹涌之力袭来,让人猝不及防。心没有定力,难免会陷入这样的危险。所以,修身,定力很重要。

还要有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该守住什么,也就是自己需要什么,永远记得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把握住重要的,不偏离核心,这样就不会被情绪带偏。

约束行为,不放纵自己,不给自己找借口。陷入情绪的时候,总是要在外界找理由,让外界满足自己的期待,心中充斥着不满足、不理解,外求而不自知,当局者迷。这就是放纵,情绪来的时候,守不住而破防。

“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告诉我们,即便有了情绪,也不能因此放下手中应该做的事,这样情绪就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让它自然平息吧,别去跟随,一跟随就容易浪费时间。

经历情绪有这样的一个过程,最终情绪自然会消逝,就像浪花再怎么汹涌,还是会回归平静。不要执著情绪的有无。

不跟随欲望走。什么样的欲望呢?让外界如自己所愿,发生不如自己所愿的事的时候,不能接受,而产生评判、猜度、埋怨等情绪,陷入执著妄想之中的心是痛苦的。陷入情绪,怎么能自主呢?那份逍遥、清明、自在、无忧可还在?

用心读书,用心感知,学习老子的智慧。与您分享今日收获。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道德经》】

【 老子如何能洞悉天下之至理?】

【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从自己出发】

【这里的[观],指的其实不只是观察,也有对待。也就是以自己为中心,先点亮自己,把自己的德行修好,用一颗完善的心去感知、应对世界。】

——选自 繁体足本《老子的心事——第四辑》雪漠 著】

想洞悉天下至理,要先修身,修身要学会观,观不只是观察,同时是懂得如何对待,懂得如何对待,是一种智慧。

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从自己出发,点亮自己,把自己的德行修好,用一颗完善的心去感知、应对世界。这种对待世界的方式会回馈给自己的身心,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把德行修好,心灵完善了,便无缺失,没有缺失,自然会身心和谐,拥有圆融无碍的智慧。感知到的一切也是圆满无缺的。这是修身的重要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