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别贪图舒服的学习方式
春节期间看完的《认知天性》,一直都没有输出,因为这本书的架构真的有点散,我觉得好像收不拢,结果一拖就拖到现在了。借着第3期砺剑读书计划,逼着自己在3月第一周一定要把这本书的笔记给输出了,这也是我们读书会的一点初衷。
书中的关键知识,内容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甚至有许多颠覆认知的观念。我也尝试回顾一下,利用检索回忆加强自己的记忆。
1.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以及检索
这三者应该综合运用,并且要注意实操的合理性。比如检索的小测验,需要让学生提前知道,并且不要对学分有过重的影响权重。再比如穿插练习要注意区别于集中练习,因为这样会加强人们对问题的辨识能力,从而提高认知的层次。
这两种练习并不能快速提升学生的短期记忆,因为它会有意图的先打断学生的短期记忆,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困难的检索回忆,所以这个方法不被老师们青睐。实际上,这两种方式在打断短期记忆并让学生们更困难的回忆所学的知识点时,是在巩固加强学生的长期记忆,所以,这种练习的长期记忆效果是很好的。
另外,通过上述所说的练习,还可以加强人的信心,对于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了解,能够帮助人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更有自信的处理。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词叫“合意困难”,是说在学习中刻意制造一些困难,会让学习效果更好,以前听到过一个案例:如果阅读的时候,书中的字迹不清晰,反而会让人对内容的印象更深刻。所以,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刻意给自己的学习内容加入一些困难,比如不让自己记笔记,比如不让自己录音,比如听完一句话必须重复出来等等的困难,短时间是看不到这样学习的效果,但是长期看,记忆效果会比重复阅读好很多。
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因为缺乏技能导致的无法解决的困难,不能叫合意困难,比如,我不懂法语,却要去看一本法语书,这就不叫合意困难,对于学习的巩固没有帮助。
2.意识到成长性思维的重要性
人的智商并非一成不变的,对一项技能的精进和对一类知识的精通程度,都需要随着学习而加深。而有成长性思维的人会更愿意努力的学习,不为求一个结果,而是求一个过程,以期让自己的生理结构更精进。
对于终身学习者来说,要意识到努力、坚持、自律等条件比智商更为重要。从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来,平均智商水平一直是在不断的提升的,这说明通过许多年坚持的努力的学习,决定人类总体的智商水平基因都能够被改变,那么对于个人来说,智商水平更容易被改变,只要坚持努力有效的学习。
书中还提到,具备成长性思维的人更容易通过试错的方式来学习。
4.试错和避错
避开错觉和误判的办法是,用一组自身之外的客观标准,来替代用作决策参考的主观经验,这样我们的判断就能贴合周围的实际了。
——关键词:客观 不能是以自己的感觉为标准,而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规范、行为清单等,明确达到了之后才能算符合了。
想要校准自己对已知和未知的感觉,有时候最管用的反馈是你在实地操作时犯下的错误。前提是你能从这种失误中幸存下来,而且能够接受其中的经验教训。
——训练和实际还是有区别,因为许多实际的情况在训练中并没有办法完全覆盖,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实操的时候能够得到反馈,但是对于某些职业来说,这些反馈有时候是致命的。对于大部分职业来说,能够实时得到反馈,,可以帮助人更快的纠正自己的行为,当然,前提是反馈是公正而且有效的。
5.运用助记手段
助记手段是必要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的记忆学习的东西,助记手段有很多技巧,比如记忆宫殿、联想记忆、韵律记忆等等,书中并没有提到很具体的方法,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记忆力,有必要去再专门研究一下助记手段。
6.儿童早教真的必要吗?
书中提到一个颠覆认知的知识点。原来儿童早期神经突触呈爆发性增长,后来又消退的原因,并不确定,并不是像早教市场上所说的那样,不用则废。最终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们还没有定论。所以是否需要在儿童早期就介入早教,其实是值得商榷的。
但是作者是支持在早期,由家人多担任这种角色,比如母亲多和孩子互动,给孩子阅读绘本,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并设置一些有难度的游戏等等,这样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但其他方面,如音乐、数学等,其实并不一定有效。
而孩子长大以后,神经突触的数量稳定,此时也不代表智力就稳定了,神经元的数量依然是终生变化的,只是量不在那么大而已。
所以说,有些科学道理,真的是被商业滥用,没有一点知识就只能被人忽悠。
7.反思的重要性
通过反思,找出自己的错误,可以帮助培养结构构建能力。结构构建能力是一个人在一堆信息中,如何快速找到主要的次要的,并利用多余的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决定了学习能力的很重要的因素。
8.动态智力三元论
斯滕伯格推导出了智力的三元论,挑战了传统的静态智商论。三元论包括分析型、实践型、创新型。分析型智力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典型的例子就是解答测验中的问题;创新型智力是我们综合并应用现有的知识与技能,应对那些新的特殊情况的能力;实践型智力是我们适应日常生活的能力——明白在具体环境下需要做什么并行动。
斯滕伯格还运用动态测验的方式,去尝试测试学生分弱项,并指导老师或学生有目的的改进。这种测验方式与静态测试方式的区别在于,静态测试找出学生的长处,建议学生将精力放在发扬长处上,动态测试则找出暂时当然不足,帮助改进和提升。
9.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这个模型能够快速帮助我们把一系列的编码巩固成为长期记忆以及行为模式。
打造心智模式有一个前提:加强元认知,避免系统1的误区,认识到记忆扭曲以及错觉。当认识到人的思维模式许多时候是通过快速的系统1做决策,这个过程会出现许多错觉以及记忆扭曲导致的错误,产生这些错觉的原因有多种,比如固执的相信自己作为专业人士的判断,而不对判断加以质疑,比如知识诅咒,因为过于相信自己的专业,在事后会认为自己早已分析出了正确的结果,而不愿意怀疑自己也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等等。在认知过程中,有许多影响我们判断的原因而这些影响有时候根本无法被意识到,所以我们需要多了解思维的一些惯性、误区,并经常对自己的思考进行质疑、分析,在长期的训练下,才可以帮助心智模型更常调用系统2,打造一个更精确的系统。
10.学习方法原理
有效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编码-巩固-检索。编码是指把一件事情拆解成几个步骤,我们能够用短期记忆记下它,但这一过程不会长期留在记忆中,所以我们需要巩固,通过过一段时间来巩固,这段时间也许我们没有再次学习,但是大脑会自动尝试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如果没有重复学习或者尝试加强记忆,也许最终能够巩固的就只有一个概念,直到检索它发现自己不记得更多了,于是再次加强。
新的知识需要和旧的知识关联,但有时候,旧的知识会干扰学习新知识,这时候需要暂时遗忘旧知识,以确保新知识的学习顺利。旧的知识因为已经巩固得很好,暂时不用也不会导致完全遗忘。
越容易想起,越不容易被记住。所以不要通过短期记忆能否想起来判定自己学习的效果,因为短期能想起的,长期都可能忘记!
小结
作为一个家长,了解学习所涉及的知识,非常有用,在阅读过程中,我会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想象为自己的孩子设计以后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孩子进行一次小测验之前,尝试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为什么要认真的对待这次测验,原理是什么,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但最终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很多时候会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学习而去抵触这种方式,小朋友也是一样。
再联想到去年备战经济师考试的成绩,通过阅读-然后刷题-再阅读找出错误题目的原理-再刷题-翻书检索答案等,最后一次模拟测验的成绩几乎就是考试的成绩,非常稳定,过程中的小测验让我最终考试完估算成绩时和结果几乎没有出入。这也是一种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充分了解。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注意,重复阅读、抄写笔记、下划线等浅层次的学习并不是有效的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尝试将知识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那么学习效率就会相对较低。这种情况下,还会让学生误以为自己已经懂了许多东西,但实际上,他不过是走进了元认知的误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需要运用重复阅读,需要有间隔的去使用,比如隔几天再去温习,在中间如果穿插一些测验、实践,那么学习效果就可以更好,且所费时间更少。
书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学习原则,令人越舒服感觉越好的学习方法,效果肯定没有令人觉得有困难的方法好,尤其是在调动记忆的过程中,总让人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记得的那种,也许才是让你最终记得的方式。所以,别贪图舒服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