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泡的应用
除了可以作为超声造影剂之外,微泡还可以被超声波破坏,这种现象可用于靶向药物递送和增强药物作用。超声波可以聚焦在靶组织和器官,因此可以提高治疗选择性,减少不良反应。微泡可以增强在组织部位的超声能量,并作为空化核,增强细胞内药物递送。
一、超声造影剂
对于微泡在超声造影剂方面的介绍在前面两篇已经有提到。微泡的声学反向散射可能比血液和其他大多数组织和器官的反向散射大几个数量级。这是由于气体与血液或软组织之间的声阻抗不匹配较大所致。这使得微泡作为造影剂用于超声成像,尤其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非常有用。微泡的声学反射信号取决于气体的可压缩性,微泡大小,外壳的厚度、粘度和密度,周围介质的性质以及超声波的频率和功率。
二、药物递送
微泡可以被设计为选择性粘附在细胞表位和受体上实现主动靶向。但由于微泡的尺寸大小使其只能在血管内,因此靶标分子必须是在血管内,如血管内皮的腔面内。许多抗体、碳水化合物以及多肽都可以作为微泡靶向的配体。配体可以通过共价和非共价的方式与微泡偶联。
共价偶联的情况下,配体直接或通过延长的聚合物间隔臂偶联到组成微泡壳的磷脂头部基团上。而非共价偶联则通常使用亲和素-生物素桥的策略,这是由于可供选择的生物素化配体种类繁多,而且亲和素和生物素之间的亲和力极强。但亲和素糖基化严重并且整体带有极强的正电荷,可以改变微泡的生物分布,并可能导致微泡发生强非特异性粘附。而且亲和素是一种外来蛋白(来源鸡卵),会引起不良免疫反应。
Borden等人报道了一种新颖的表面结构,在这种结构中,配体被埋在聚合物中。只有在施加超声辐射力后,配体才会立即显露出来,发挥靶向作用(如图所示)。这种方法既可以减少与非超声作用部位的非特异性结合,也可以减少网状内皮系统对微泡颗粒的摄取。
微泡在辐射力脉冲下的行为[1] Hernot S, Klibanov AL. Microbubbles in ultrasound-triggered drug and gene delivery. Adv Drug Deliv Rev. 2008;60(10):1153-1166. doi:10.1016/j.addr.2008.03.005
[2] Borden MA, Sarantos MR, Stieger SM, Simon SI, Ferrara KW, Dayton PA. Ultrasound radiation force modulates ligand availability on targeted contrast agents. Mol Imaging. 2006;5:1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