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漫笔——《大宗师》十六

2023-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悟庄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穷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人相视而笑曰:“是恶知礼意!”

这段又写另外三个人物,这三人交友的原则是: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也就是说这三个人之间的情谊,是绝不带有功利性的,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去结交。无相为也就是无为,能做到为而不为,不计任何的报偿,不留下痕迹,才是真正的善。老子称赞水是“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个不争,满世间有几人真做得到?

“登天游雾”,这说的不是具备了神通,这是形容觉悟后的境界,与天地精神往来,达到逍遥自在。宇宙也是有极限,有边界的,而超乎时空的界域,在“无极”当中徜徉,这是真人,或者说大宗师的生命状态。

既然一切对立的、人为主观构建出来的意识观念都已被扫去、被破除,无是无非,无有小大、美丑,生死这对矛盾自然也不解自解。找到自己本有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所在,所谓时间以及空间的概念全无意义,所以说“无所穷终”。

三个人都已经达到这样的境界,因而才会成为挚友。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这就叫心心相契。迦叶尊者在灵山会上拈花而笑,是对世尊妙法义谛的心领神会。修行至不退转的大乘菩萨,他们不需要用语言进行沟通,因为他们的境界是同等的高度,彼此之间不存在任何的障碍。

我们继续看这段故事,没过多久,子桑户故去了,还没有下葬。就连孔子也久仰这位的大名,特别派出自己的门生子贡前去吊唁,让子贡帮着丧主家里操办丧礼。

可是当子贡来到桑户家里,却发现孟子反和琴张两个人,在朋友的葬礼上鼓琴唱歌,他俩唱的是什么:桑户啊桑户,你如今舍报还真了,而我们两个依旧是人。

子贡非常的不理解,哪有人会在葬礼之上放声歌唱的?于是他上前质问那两人:你们二位在朋友的灵前又弹又唱,这简直是岂有此“礼”!

再看二人是什么反应?他们两位相视而笑,反倒批评子贡,说他根本不明白何谓“礼”的本来意义。

谈到“礼”,在中国的诸子之中,独有儒家是最有发言权。孔子把礼乐文化作为一门学问,也是一门功课,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传习了两千多年。

当时周公为什么制礼作乐?孔子在目击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之际,大力倡导恢复礼乐,这是复辟落后的文化吗?同样是生活在那个年代,老子则是主张摒弃礼乐对人本性的束缚,甚至扬言要“绝圣弃智”,这是不是反智的危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