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父亲,都负了我
三个父亲,都负了我
——读《饥饿的女儿》
文/苇眉儿
一般情况下,我读书都很快。但是虹影的《饥饿的女儿》一书,我足足读了一个星期,而后迟迟不能下笔去解读自己阅读后的感慨,因为心中有份难言的伤痛,就像一根扎进肉里的刺儿,伤口处已经红肿发炎化脓时不时疼得你倒吸一口凉气,却寻不到这根刺儿的影子。如果说能痛快地嗷嗷直叫也就罢了,怕就怕疼痛到撕心裂肺痛入骨髓发不出一丝丝儿声息。
封面,主题色调是黑白简单色,书名、作者等字符是介于蓝与绿之间的一种冷色调。说实话,看到这个封面,我内心感觉很压抑,有着难言的伤痛和警觉。这是一部虹影自传体长篇小说,从自己的身份之谜入手,用冷静却犀利的文笔一点一点毫不留情地揭示那个特殊年代那个特定时期,母亲的爱情、母亲的婚姻。英国书评家安东尼娅·弗雷泽曾这样描述自己的阅读感受,“此书有十九世纪小说名著的所有成分——非婚生、贫困,无望的爱情——却是扣人心弦的自传”,贫困中无望爱情里的非婚生——我将其串联成这样一句话,“我”——文中的作者,你是否认同?!
打开书,正文之前作者这样写道:献给我的母亲唐淑辉。
一时间,我竟有些混乱。上个星期我给学生上网课,正好学到老舍《我的母亲》,虹影的母亲与老舍笔下的母亲,两种性格两种类型两种心灵的解读与诠释。当一个人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从家人的眼神、态度与相处之道中隐隐约约接收到有关自己身份的信息与线索,就会激起拼凑自身起源之谜的好奇与执拗,就像拼图一样,一点点拼一丝丝凑一粒粒攒一丁丁聚,而秘密并非是个无底洞,秘密是有底限和边界的,终有一天,秘密拼图的主体轮廓和大概模样就会完整呈现,纵使缺少两三片或者三两点也无伤大雅,因为真相就在那里等着你,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一个家庭中的好几个孩子,同母异父,而这个“异”还是好几个“异”,读者该如何看待这个母亲、如何看待这些孩子呢?我相信,众说纷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道德评判和良心解读。文中的“我”,令我唏嘘令我慨叹令我难受,设身处地,当任何一个小孩得知自己在家庭中的尴尬身份和特殊身世时,那一刻她的天堂是坍塌的吧?而后重建、修复、填充、堵漏……可是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作者这样写自己对三个父亲身份男人的认知:“但是,三个父亲,都负了我:生父为我付出沉重代价,却只给我带来羞辱;养父忍下耻辱,细心照料我长大,但从未亲近我的心;历史老师,在理解我上,并不比我本人深刻,只顾自己离去,把我当做一桩应该忘掉的艳遇。”生父,另一个名字叫耻辱;养父,只是养父而已;而历史老师,他上了那个花骨朵一样的女学生,可以说是禽兽不如了。文中的“我”,唉,我一时间百感交集无话可说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很多时候那个命运那种命运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却无力回天。好在“我”在长大、成熟,书的最后一句话“我挂满雨水的脸露出了笑容”总算令我悬着的心安稳下来,人总要慢慢学着长大。
写到这儿,我才恍然大悟——《饥饿的女儿》,这个书名中“饥饿”的含义,不仅仅是身体长期一日三餐没饭吃的饥饿,还有肉体上缺乏抚慰、精神上缺少慰藉、心灵上缺失温暖和爱的那种不可名状却又时不时来袭的饥饿之感……
那么,你又是哪种饥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