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手牵手
我曾经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精华,在语文课上讲解过;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和女儿一起读过三字经背过弟子规。只是那些年那些文字在课本上,在我的嘴上却没在心里驻留,所以只是讲,读,背却没有成为。那时在传统文化里,我感到两个字“应该”,君子应该怎样怎样,妇人应该怎样怎样,孩子应该怎样怎样,这“应该”两个字让我喘不过气来,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敬畏却束之高阁。学习心理学之后,再读经典,就像黑夜里来了一束光,照着那些古圣先贤的文字,还是那些文字,怎么都带上了温度?那些慈悲的智慧就像爸爸的肩膀,妈妈的眼神。我发现传统文化让我知道,心理学让我经验到,左手传统文化右手心理学,当这两只手跨越时空,握到一起时,爆发的能量就像焰火长了根,深扎大地又光芒万丈!
就拿传统文化的代表字来说说吧。
孝A.孝
“孝”,从它的造字由来看,上为“老”,下为“子”,出现画面了吗?我们每个人的身后都站着一个金字塔军团,你的身后站着你的爸爸妈妈,爸爸的身后是你的爷爷奶奶,妈妈的身后是姥姥姥爷,依次类推,数亿人站在你的身后,而把你和祖先连接起来的是给你生命的爸爸妈妈,父母毫无保留地倾其所有。明白了这一点,再回来看这个字,老一辈把能量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父母把生命之火给你了,里面有你需要的一切爱和力量,单说生育之恩,就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报答。这个字从下往上看,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能量,孩子念念背负着父母,时时想着父母,这就是孝。有的人说自己做不到孝,其实是不接受父母,是因为他出生后,父母没有做该做的事情或做了不该做的事,拒绝接受父母的人与父母没有连结,往往没有力量的。为什么老祖宗说,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诸事不顺因不孝?实则孝是个大宝贝!我们和一切的关系根本就是和父母的关系。
B.仁
“仁”字的左边为“人”,右边为“二” 二个人合二为一,相容相合,成为一个整体,就是仁。其实最早是个=号,我=你,你=我,这个世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一盆绿萝,从上面看一枝枝是独立的个体,可透过玻璃看它的底部,它们的根紧紧缠绕,我们彼此看着是那么的不同,可我们是同根的,我们是一个整体,所以你身上的特点就是我身上的,喜欢的不喜欢的看到了就是我的;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这就是“仁”。古人说的“仁者爱人”,这是没有分别心的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对待所有的长辈都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无二无别;我们对待所有的孩子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二无别。我想到一个一直这样做的人,被新加坡称为国宝级人物的许哲女士,一辈子照顾了许多无家可归的老人,有记者采访她,为什么会这么做。她说,我没觉得这是别人,这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你觉得对方厌烦时,如果是一位老人就把他=我的父母;如果是和自己年龄相仿,把他=我的兄弟姐妹;如果是小孩子=自己的孩子,你会怎样?如果这样,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是多么温柔。老话说 “爱人如己”,有的人爱别人超过自己,牺牲自己去爱别人,这不是真正的仁,因为这种爱过一阵子是要还的。真正的爱人如己,是我好你好大家好,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仁者。
传统文化给了心理学深厚的根基,而心理学让传统文化方便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中国这片古老广阔的大地上开出欢喜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