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丫之再续

我的宝贝和心理流派

2017-04-21  本文已影响21人  知是睡着_却又未醒

14-4-08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的活动,追求生物本能欲望分满足,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活动遵循“道德原则”。

排排坐,吃果果。

事例:暖暖是班里最懂事的孩子,自制力与各方面能力都相较其他孩子好一些,但孩子到底还是个孩子,吃好吃的也想吃最大的,出了门也想奔跑,大多数情况她都会犹豫一下,感觉自己纠结了好半天,最后还是选择了谦让别人,遵守纪律。

想要不遵守纪律和吃好吃的是遵循了“快乐原则”,属于本我,而最后人格中的超我遵循了“道德原则”,选择了谦让与守纪。

二、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使动物在条件刺激下产生与无条件刺激的相似反应,被称作经典条件作用。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事例:卓群吃饭喝水的温度总是比别人低一些,以至于第一次喝水时,老师觉得刚好的温度,他感觉有些烫,在那以后,别的小朋友活动回来会直接喝水,而他总是会观察好半天,看着老师说烫,必须让老师出去再兑凉水,每次尝试也都小心翼翼。

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加;已经形成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以后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失败是成功之母”

事例:妮妮是班里最小的宝宝,大部分行为都靠自己意愿做事情,玩玩具时会朝其他小朋友吐口水或者上手打其他小朋友,但是妮妮最喜欢李老师,每次她犯错误时,李老师就会告诉她不开心,这样不好,是不对的,妮妮不想李老师不开心,到后来玩玩具时,就会出现扬起手然后又放下的场景,慢慢的,到后来,妮妮就不再打小朋友了,她知道这样不好,李老师会生气。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在社会学习的过程中,人不是消极地接受外在刺激,而是经过一系列的主动加工过程,对外在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动。

谨言,慎行

事例:当班级里纪律很糟糕,老师有没有精力一个一个去劝服时,老师会注意最乖的孩子,然后夸夸他,给他奖励,其他小朋友见状就会停止吵闹,坐好遵守纪律,因为他们从那个小朋友身上得到:坐好就会有奖励的信息。

五、皮亚杰的认知发现理论

皮亚杰以同化和顺应这两个概念来解释主体认知结构与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同化就是主体把刺激整合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认知结构由于受到被同化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就叫做顺应。

每个孩子都是绝无仅有的珍宝。

事例:在中班或大班,会存在孩子王和小跟班这种现象。孩子王的能力较强,一般会用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去影响其他孩子,做到对其他孩子的同化,而跟随他的那些孩子的行为想法会跟着孩子王走,成为顺应。

六、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如同一座金字塔。人在产生高一层次的需求之前,之前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金字塔需要层次

事例:当孩子肚子饿了的时候,他就会嚷着吃饭,注意力更容易被食物所吸引,而吃饱了以后就会想着玩什么玩具,不好好吃饭,看到别的小朋友玩更容易分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