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你好”接力写作】20220119 余海燕:愿为新绿吐新
新芽,年年初春盛景,枝头新绿点点,人间生机满满。它是春天给人间的问候,也是世人心中希望与新生的象征。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咏“新芽”者,未曾断绝。
01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早就安排好了,今天是工作室的“跨年·说”暨年终总结活动,每次工作室的活动都是内容满满,可思可记的一定不少,于是在写作接龙时,我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今天。
提前到?掐点到?还是略后到?昨天晚上,导师在群内提醒,今天8:50要完成签到。活动地点离家不远,查了地图大概3公里,公共交通怎么选都不方便,但骑车20分钟能到,那就骑过去吧,还可以避免堵车。早上7点起床,慢慢悠悠收拾好已经是8点过,出门后却感觉寒意更甚往日,“春气”未至,只有寒意阵阵,放弃骑车的想法改打车,一路堵过去,到达门口已是8点40,匆匆抵达会场,本以为自己定是最后几人之一,却发现依然有许多小伙伴正纷至沓来,遂松了一大口气。等待开场的半个小时内,细想发现自己近年来越来越习惯于掐点到甚至是晚到一点点,规则意识渐渐薄弱,虽非大事,亦可能有各种缘由,但终究不是好习惯。新的春天即将来临,愿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像每一个春天问候人间一样,如约而至。
02 春气动,草萌芽。
会上,杨丽老师发言,手中所持依然是那个熟悉的笔记本,这个学期我听了杨老师三次分享,一次是开学全区的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中,一次是上次区班主任工作室联合研修活动中,再一次就是今天,不同的内容,不同时间,相同的是认真而严谨的态度。出人意料的,杨老师谈及昨天晚上翻看了我们工作室一年来80多篇活动推文,内容丰富多彩,于是现场请小伙伴们接龙说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活动,但不能重复,一整排过去,大家都能结合自己的感受侃侃而谈。是啊,个人与团队的发展不在于我们干了多少事,组织了多少次活动,而在于最终留在大家心田的有多少。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一个学期结束,我们上了那么多堂课,学生是否能接龙不重复地述说令自己颇有印象的课堂亦或是教育瞬间呢?
03 枯木逢春,萌芽便发。
枯木遇到春天,便萌芽生叶,又恢复勃勃生机。每一个生命,每一段旅程,自有生机存于其中,正向寒冬枯木,只消遇见春天,便能焕然一新。今日的“重头戏”非张老师的讲座莫属,他用“三个一”来概括“一团火”“一束光”“一棵树”,这棵树,应当是拥有“科学思维”的智慧之树。教育中的科学思维有哪些呢?其中的一点让我深有感触——辩证思维之需求转换。面对学生不遵守纪律、不遵守班级约定、不认真听讲这些层出不穷的反教育现象,有时真让人觉得身心俱疲,且兜兜转转一周去,情况又回到教育前。用需求转换的思路进行分析,所有的这些要求都是教师的、班主任的需求,而非学生本身的,解决问题就是要把需求变成学生本身的,那么通过评价、奖励等路径来刺激学生产生内驱力,就可以完成教育需求转换,或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没有需求的学生有时在我们眼中正如那“枯木”,需要的是春天来唤起需求,唤醒生机。
时光匆匆,岁月留痕,又一个春天里,我亦愿为新绿做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