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

《心之全蚀》——追寻的一生,死亡不是终结,而是永恒。

2017-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月牙op
《心之全蚀》——追寻的一生,死亡不是终结,而是永恒。

《心之全蚀》于1995年公映,是一部讲述同性之爱的传记电影,电影以法国象征派大诗人魏尔伦和兰波为原型,展开了一段疯狂而又荒诞的经历。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我害怕被阉割。”

“那你呢,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我害怕成为自己眼中的别人。”

一个沉浸于体验成为每一个人去写作去创作。

一个充满渴求的追寻着沉浸于体验的十六岁少年,同时,又舍弃不下他的妻子。

孤独是时时腐蚀精神的毒药,唯有放纵可以缓解。这个怯懦又缠绵的浪漫主义老男人因为贫穷而身陷婚姻,享受着婚姻带给他的安逸,又贪婪着灵魂伴侣带给他慰藉。

遇见少年,他们快乐,他们大笑,他们在草地上学羊叫。

可是,这个十六岁少年却总是毫不留情地指出他怯懦与贪婪。这让他无法忍受。

魏伦说少年是个天才,他有写诗的天赋。毫无疑问,魏伦同样为他痴迷,就像吃下了迷幻药,不能自已。但是,当新的创作开始,少年开始改变,变得喜怒无常,苛刻放肆。

“我终于见到了,征服世界的下场。”

“是什么?”

“沦落至此。”

“活在闲散,无意义的贫穷中。”

如何才有可能让一个仍然被现实困扰的人忘记金钱和付出呢?魏伦不能理解,明明是他在供养着这一切。戏剧性的一幕却是他发怒出去却买了鱼回来,一条经过挑选的新鲜的鱼。这一幕太过熟悉,就像平凡的夫妻。但他得到的是少年的嘲笑,魏伦无法忍受,他走了。

或许出色的诗人大多如此,拥有自由的灵魂,谁也别想抓住。聪明的人懂得放手,只保留他们愿意留下的指教,愚蠢的人却总想拥有他们的身体和灵魂。

谁也躲不过俗世的纷扰,无论是身体,或是灵魂。

魏伦获罪入狱,少年取出被他打进手掌的子弹后回到了老家,日夜写诗。由最初的痛苦,焦躁,迷茫,到最后烧毁手稿前落泪。终于,少年不在写诗。狱中的魏伦离婚后痛苦不堪,唯有向上帝祷告才可缓解,他原谅了少年,也终于追寻到属于自己的平和,如他所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两年后,两人再次相遇。

“我原谅了你。”

“我不原谅你。”

少年拒绝了魏伦,尽管他不在写诗,那曾经荒诞的日子却不曾改变他的灵魂。少年仍然问了一个问题,

“在这荒野,我让你做选择,我的身体和我的灵魂,二者选一。“

“你的身体。“这是魏伦的选择。

从此,少年变成了中年,中年变成了残疾,但他从未放弃追寻太阳,最终也死在永恒里。

而魏伦还是诗人,他保留着少年曾经留下的手稿,没有发表,也不曾毁弃。

魏伦自他死后夜夜梦见他,也知道他终于找到了永恒——太阳与海的交界处。

我不知道魏伦最终是否仍留有对他“无情“的不满,只是,

最后,他还是见到了他,仍然禁不住问了他一句:“Tell me, if you love m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