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7300天的小结(二)

2020-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风林阁下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即语言方面。

小学三年级,我开始学英语,常年听英语磁带和英语光盘的我逐渐摸索出来一套专属于我的门道:不死记单词,发音必定要标准;一次良好的契机,五年级的我接触到了一位使我掌握了英语的扎实基储的关键人物:龙老师。在她的教导下,我把外人最为难懂的一系列语法知识点都掌握了,也掌握了一套明显的应试套路——足以让我几乎不需要做出多大改变的那种,吃老本吃到大一的四级考试、大二的六级考试都是纯粹裸考且不用太担心。

在此基础上,掌握一门外语的兴趣也愈加浓厚,我不再满足于应付考试,试图从更多的文章中理解英语背后的西方世界的文化——即回归到语言本身使用语言、学习文化——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我大学专业的选择:拥有文学、历史学、语言学、影视制作原理等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简直就是“量身定做”的一个大专业。

直至上学期(大二),我才真正接触到了语言学这门专业知识体系。《语言学概论》的学习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语言本身,为语言本体给予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解释——借此,本学期学习的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外加更为系统的文化概论课辅助理解)又提供了两种观察语言现象的视角:前者是动态的、与社会变化密切关联;后者是静态的,从历史视野观照特定语言的文化符号意味,可以说是特别有趣了。

当然,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不够的,实践才能让我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整体学习语言本体,结合实际语言的应用情况,相信会有新的收获。鉴于此次疫情的时间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在大胆地从基础开始,学习日语和法语两种新的语言;至于英语,我的学习能力足以让我无视一大堆所谓的生词(除非是应试,否则完全没必要浪费时间),需要有深入到文化层面的实践:暂且通过“跨文化比较”课和TED演讲君的一些视频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第三部分就需要回归到阅读本身了。阅读这一门爱好是建立在一个注重外向交流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因我本人不太主动参与户外活动,出外看书/阅读成为了代替性事务,随着阅读书籍的数量与种类的增多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从普通的科普漫画,如天文星系的知识、昆虫的种类等书籍入手;在不经意间感受到音乐的美妙的同时对历史知识产生了迷恋(后来,大约是初二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变成了痴迷),我不再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娱乐搞笑与爽文型主角的故事,开始关注周围的事物,乃至社会以及熟悉的一些社会群体(多数是校园范围的)本身,想要在历史方面深挖更多曾经草草接受未经思考的历史教材内容没有提及的事件、想要了解为什么要有历史、为什么那个时代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初中不仅仅是我爱好阅读实体书的高峰时期,也是我接触互联网开始看电子书的时期。

当时自己在学习与娱乐方面的二元对立现象还很严重,常常会在玩的时候变得痴狂且不知时间,学习时则极为刻苦自律,以至于到了初高中放假回家时总会被父母限制使用电脑、和不那么智能的移动电话(通常我会拿我妈的按键手机玩小游戏、拿我爸的触屏(华为)初代手机看电子书【我还记得第一部便是都市修仙类的小说,超多黄文描述,具体名字就不说了,免得招黑】,电脑则多数用来玩4399或者摩尔庄园系列、奥拉星系列以及赛尔号等机械题材的冒险休闲游戏,偶尔也会玩CF、QQ飞车甚至跑跑卡丁车等大型游戏——被父母说自己玩的时候摇头晃脑太可怕就卸了

两种阅读方式伴随着中高考也几乎走向了终结——电子书大部分都是千篇一律的休闲打怪逆袭或者架空创设玄幻,虽然也有少部分小说文采和整体框架设置真的很好【犹记得那个魂穿用现代娱乐方式改造异世界的小说,它无形中让我看到了小说写作的一个启发点——价值观引导】,但都因为我兴趣点的转移而被我逐渐淡忘了。

现在仔细想想,当年的中二小伙子如果知道自己长大后变得如此消沉、甚至极少再耐下性子看完一本书,会不会在心底里把现在的我骂一番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