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师学大单元教学
新课标早就出来了,但从没认真研读过,随着新课标的出现,考题也随着发生了变化,教师必须要研读新课标了。正好新网师在郑州举办教师成长工作坊,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跟着刘恩樵老师学习新课标。
学习的第二天刘恩樵老师为学员们解读了新课标,今天上午刘恩樵老师用自己设计的课例,向学员们讲解新课标下大单元和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因为解读新课标是理论,只知道理论远远不够,还要会课程设计。就如新课标提出的不能让学生只学知识,应让他们会学知识。
讲座初始,刘恩樵老师用思维导图对昨天所讲理论进行了回顾,直观、清晰而又有条理。接着进入大单元和学习任务群课例讲解。刘恩樵老师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第三单元有两篇散文、一篇古文和单元写作训练。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单元设计要从本单元文章中找出大主题,两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从这两篇文章中找出一个主题,相同点就是对老师的赞颂。刘恩樵老师把大单元主题就设计为“吾爱吾师”。
大主题有了还要有单元背景,大背景的设计为:1、初一学生,刚进初中,语文教材一下子变得与小学课本不一样了:文章长了,体例变了,要求不同了。2、进入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自然会有别于小学语文教师。3、九月份,学生刚入学,正是筹办庆祝教师节活动的时候。4、互换第三单元与第一单元的位置。初一学生刚进入初中,对于初中的教师和校园都是新鲜的,又正好是教师节,学习第三单元有关教师的文章相比第一单元的散文更好一些。
一篇文章的教学要有学习目标,一个单元的教学也要有单元学习目标。刘恩樵老师的单元学习目标是根据本单元学生需掌握的内容来设计的,目标是:1、学会默读,归纳课文中不同老师的特点,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2、关注文章中关键句,分析其作用,根据描写教师的事件感受教师的精神品质。
大单元设计还要有大概念,怎样精炼地概括出一单元的概念呢?学员们很疑惑,刘恩樵老师面对学员们迷茫的眼神,用学术语讲解学员们不能理解清楚,刘恩樵老师就用现实中的事例来讲解,幽默的语言,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引发学员们阵阵笑声,在爽朗的笑声中,在愉悦的氛围中,难题迎刃而解。单元大概念:1、一气读完全文,通过合适的策略,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学会阅读感知文章;2、写出人物的特点来。
大单元还要有大情境.大任务。新课标指出: “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标要求任务是要在情境中出现的,所以设计时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刘恩樵老师设计的大情境.大任务:教师节即将到来,学校要举行庆祝教师节活动,请你参加。献礼教师节,学校拟举行《我和我的老师》报告会,现向全校征集故事内容。学习本单元,从古今中外的作品中感受师生之情,写下你和老师之间的故事,写出老师的特点与精神。
刘恩樵老师把这一单元设计了七个课段,有单篇教学,还有群文教学。单篇教学是对本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设计:“乐园”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归纳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特点;通过语言分析,学习作者是怎么刻画寿镜吾的特点的;重点分析莎莉文老师的特点以及对我的影响。单元是精教,虽然是大单元教学,但经典文章还是要精讲的。
群文教学:拓展几篇描写教师的名篇,让学生一气读完,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学会阅读感知;比较不同作家笔下老师的特点,以及作者如何写自己老师的。群文教学是拓展阅读,让学生从不同描写教师的文章中通过比较,分析教师不同的特点和精神。
拓展教学:搜索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歌图并展示交流。新课标中提出“各类主题的主要载体还应包括口头和书面交流与沟通、跨媒介阅读与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
写作:综合课文及选文写人的方法,以《我和我的老师》为题作文,并参与班级《我和我的老师》报告会。
刘恩樵老师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中“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大单元教学任务群设计从教法到学法到试用到践行,层层进阶,教师示范主导逐渐减弱,学生自主学习逐渐加强,有利于促进深度学习,发展学生能力。
一个单元构成一个大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单元中的每个板块也可构成规模较小的学习任务群。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能较好地发挥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感情,文化修养等。
刘恩樵老师的大单元设计课例,使学员们对陌生的大单元开始熟悉了,纷纷要试着进行大单元设计。跟着名师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学员们学得快、学得乐,学得精,给名师当学生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