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环中国——从鲜为人知的京族聚居地起航
这篇文章写于五个月前,我即将开始进行水上环中国。
刚刚才进入简书,所以我会慢慢把之前那段在皮艇上的日子的文章搬到简书上。希望大家会喜欢
“人生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我并不是很认同斯蒂芬▪茨威格这句话。因为我发现自己的人生使命时,已经33岁了。
在体育领域,运动员在30岁以前就退役了。在探险领域,很多人也活不到40岁。这样一想,我是何其幸运。
中国海路线图(红色线:闪米特已完成航线;蓝色线:环中国海计划航线)
一人一舟一桨、中国鲁滨逊闪米特5月启程环游中国海岸线_腾讯视频https://v.qq.com/x/page/a0504rp33vj.html
我这次的水上环中国起点,严格意义上说,是从中国海岸线的终点开始的。
很多人问,为什么不从辽宁丹东由北向南开始,而选择反向环行,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太多海洋知识,没法简单回答。
不过,无论从哪边开始,复杂的洋流变化,都会让行程随时充斥“逆流”,并无“顺流”一说。
我是从北仑河的入海口下水的。北仑河是中国和越南的界河,河的北岸是中国,南岸是越南,两边各有对应的地标。
从中国这边看过去,能隐约看到河对岸的越南建筑物轮廓。北仑河东北边这几十公里远的白龙湾地带,现在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下属的县级市——东兴市。
▲我脚下就是中国海岸线的模型
在清朝末期,这一带是中国和法国之间的两不管地带。虽然满清跟法国早在1885年,就签订了以北仑河为中国与法国(越南当时是法国的殖民地)的国界。
但这之后,法国一直宣称,北仑河东北边这几十公里远的白龙湾地带,属于法国,而不是条约上写的满清政府。
5年之后的1890年,光绪帝下令,在中国大陆海岸线和陆地边界线的交汇点立碑,史称“大清国一号界碑”。
我就是从这个大界碑处下水的,很有点给中国长脸的感觉啊!
虽然条约白纸黑字的签了,石碑也巍然屹立了,但是白龙湾这一带,当时实际上依然是无人管制的地区。
清代末期,有文字记录显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江平半岛以东好几十公里远的地区,被称为白龙湾,而这整个白龙湾,主要居住的都是越南人。
怪不得在1885年中法签订了国界条约后,法国人还宣称北仑河北边白龙湾一带,是属于他们的国土。
从各种资料,以及现在这一带主要还是生活着京族人来看,当年法国人的领土诉求,是基于这一带生活的不是中国人,而是现在被国内称之为京族的越南人。
就这么纠结着到了民国时代,这一带还是中国和越南都没有进行有效管制的混乱地带。
直到1958年,新中国给这些越南同胞建立了一个新民族——京族。
从此,一个新的少数民族诞生了,如今,他们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
当地京族同胞说:“是周总理决定,要管管这里,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要不然,谁都不管,乱的很。”
我倒是觉得,是游客的到来,让他们赚到钱后,才过上了真正的好日子。
水上环中国的出发地,确切来说,是北仑河河口的竹山村,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里的大清国一号界碑成为了旅游景点。
我从河口中间的一个小岛下水,这条界河的河面只有2、3百米宽。为了避免一不小心就非法越境到了越南,我小心翼翼的尽量靠北岸划行。
从这里开始,算是正式拉开了独木舟环中国海的序幕。
北仑河入海口经过长年累月的泥沙冲积,水非常浅。最开始的一公里多航程,水深不足半米,为了避免发生搁浅,我只好向越南方向划去。
水浅依旧,等我划到离岸边2.5公里远,水深依然不足半米。虽然不至于让独木舟搁浅,但浅水使独木舟卷起海底泥沙,导致我的划行速度大大下降。
这个时候,我已经处于两国中线上了。独木舟离越南海岸与中国的海岸的距离几乎相等。搞不清楚自己依然在祖国的海面上,还是已经非法闯入了越南海域。
我是中午才出发的,因为潮汐的缘故,午时的水位,比清晨上升了0.8米。如果是早上出发,这个地方的情形,应该是在退潮状况下露出沙面的海底。
我划着艇,谨慎前行着,避免在这种地方搁浅。我这条新的探险艇很重,万一搁浅的话,只能扛起它前行,想想都肩膀疼。
不过,这条艇的速度,是我过往十年探险生涯以来,划得最快的一条艇。
大半小时后,划行了6公里,北部湾海域的水深,终于超过了一米。没有拖着海底泥沙前行的独木舟,让我越划越快。
靠近中国的海岸边,有京族大哥在养蚝。简陋的浮筒蚝排,沿着海岸线,长长的伸向天边。
老闪:大哥,这里的蚝收获好吗?
蚝农:一点都不好。
老闪:为什么不好呢?
蚝农:你看,这里水底都是沙,没有泥,瘦呀,蚝不长。
老闪:沙底不是会让海水更干净吗?你看,这里浅的海面,水都很蓝很漂亮啊。
蚝农:水清就瘦呗,蚝不长。
老闪:那哪里养蚝长得快呀?
蚝农:在外面水好,蚝长得快。
老闪:那你为什么不去外面水好的地方养蚝?
蚝农:我不得去。
沿着岸边的瘦蚝排,前行不远就是万尾金滩的岬角,今天风不大,天气晴朗,独木舟划行速度很理想。
▲能在照片中找到我吗?
在靠近岬角的位置,海面上横着一排蚝排,不知道是中国的还是越南的,居然跨越国界,横在了两国之间,挡住了我前行的道路。
蚝排上没有人,海面上也没有渔船,可能是因为5月开始进入休渔期,渔船都停靠到码头去了。
以前遇见的一些渔民曾经告诉过我,他们并不会一直在自己家附近打渔,而是哪里有鱼就到那里去打,有时候很久都不回家。
广西和粤西地区,就有不少渔船常年在珠海的万山群岛打渔。休息的时候,渔船就停靠在珠海的香洲鱼码头。
但一旦到了休渔期,所有的渔船就必须回到自己的原籍港口停靠。
据说渔政会检查每一条当地注册的渔船,在休渔期必须在当地的渔港里停靠,以防渔民在休渔期非法出海捕捞。
思忖之间,一条快艇突然飞快地从岸边向我飞驰而来。到近处才发现,是一条海警快艇。这让我很紧张,毕竟这里是两国边境的敏感地带,不知道海警会不会为难我。
正忐忑不安时,海警船在我前面几米远的地方飞驰而过,开快艇的军装平头小伙子,向着我竖了竖大拇指,还冲我笑了笑,转身就掉头把快艇开走了。
真让人意外,很少碰到这么nice的海警。
不到两个小时,就到达今天的终点——京族人的聚居地——万尾金滩。
这里是京族三岛之一,东兴的万尾、巫头和山心,是京族主要的聚居地,称为京族三岛。
第一天的热身试水进度,远比想象中快。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海里测试这条新船,整体来说,速度和性能都相当不错。
被当地人称为有十公里长的万尾金滩,实际只有七公里长。作为中越边境上最大最漂亮的沙滩,这里成为了边防城市——东兴市最热闹的旅游景点。
居住在这里的京族人,也因为旅游业的开发而获益良多。怪不得江平半岛上的京族人,那么感激周总理下令管治这片土地。
海滩上的旅游业很火,七公里长的黄沙沙滩旁,密密麻麻都是餐馆,离沙滩不足几米的地方,有如此高密度的大排档,其污染程度可想而知。
沙滩边的所有餐馆,基本都不提供任何食材,只提供来料加工服务。来这里吃饭的游客,必须要自己到海鲜市场去买食材,餐厅只收加工费。
海鲜市场离沙滩有好几公里,如果自己没有车,在这里吃顿饭都相当困难。
据说,在万尾金滩这里的京族人,在渔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见者有份”习俗。俗称“寄赖”。即汉族俗话说的“沾光”之意。
如果想吃海味,可以到退潮后的渔箔边或满载归来的渔船上,捡一些拿走,主人是不会怪罪的。
在长期的渔业生活中,京族人还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礼仪和禁忌。
如饭烧焦了,不可以说“焦”,因为“焦”与“礁”同音,渔船怕触礁,要避开同音字。在船上将“油”说成“滑水”,“滑”即“顺利”、“顺当”之意。
京族男子每次出海,老人、妇女和孩子都要到海滩上送行,并举行一些祭海活动。
而在广东,福建一带的渔民,则因为忌讳海上翻船,吃饭的时候,做熟上盘的鱼不可以翻面。每次出海前,都必须拜祭天后龙母。
如果不是有这次水上环中国的计划,也许我这辈子,也见不到一个京族人,更无法了解他们的历史和现代生活。
这就是探索的魅力,它让我认识到,世界是广阔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