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痛苦其实是被彻底剥夺了痛苦的权利
第1本:《美丽新世界》——真正的痛苦其实是被彻底剥夺了痛苦的权利
前言:想过写这个读书单的各种坐标轴和目录手册,至少也应该有个七大洲四大洋的大致板块,but(考研英语的but后面需要划重点,可能会出现考题),经过几个月的考虑,最终放弃了格子间摆放式归类,也放弃了国度归类,已经堕落到水下冰山的那部分:能写多少是多少,但写出来的必须是独立摆放的艺术品,拒绝批量归类。以板块概括的确容易有一个总体的架构,有线条串联也更容易有时间或者空间的对照感,(再次but)但是总有那么一两个作品企图跳出这种xy线,变成坐标轴之外遥远独立的活跃分子,比如玛格丽特·劳伦斯《石头天使》或者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很多人只听过写《儿子与情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那个劳伦斯,殊不知,《石头天使》的作者玛格丽特·劳伦斯也有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在文学的天地里,可以被称为不可多得的佳作多如牛虻,只要你的口味还没有上升到只读得下去《尤利西斯》和《等待戈多》,还是有机会读到很多好书的。好了,不剧透了。只希望来“杜婉书屋”的少数人(目前这个社会依然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要让大多数愚钝如粪土且不善于思考的人都聪明起来只不过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幻想,因此少数人的觉醒更容易成功,那就目标小一点吧)能有所获,是爱读书的人,嗜读如命,爱屋及乌,也爱那些爱读书的人。愿我们在这份书单里燃烧那一份浓烈的激情,让它持续到生命的尽头,在弥留之际,留下足以回味的一抹记忆。终觉得在这个危险的世界,曾被温暖和快乐、孤独相伴是一件幸事。
人类的梦想
按照《操盘手回忆录》里面的台词,“希望是人性中不可剔除的一部分”,没有希望的人生是灰色的,但是哲学家和思想家们为什么还要使尽浑身解数揭穿希望背后的虚弱,我们暂且假设他们都有神经病吧!
人类的希望无非是饭饱和淫欲。这么说似乎侮辱了一部分自诩为精英的社会分子。这只是指大多数,因为“大多数”更能代表人类的共性,少数代表的是个性。我们谈及人类这个词,本身更多的当然指共性。
衣食住行和性被满足了,就是幸福,甚至是大多数人的终极幸福。人类幻想的另一种世界便是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性可以呼之即来,幸福感可以挥之不去。这些大概可以说是我们的乌托邦。
然后,问题来了,这一切实现以后呢?
你再也不会有饥饿和疲惫,一旦痛苦就可以通过社会发放的某种药物消除这种痛苦。所以,你一生可能再也不会感受诸如难过、凄凉(笔者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受了)、孤独、寂寞、思念。因为这一切都可以人为消除。
80岁的女人依然可以保持20岁的容颜,你永远不会容颜皱老。身体的某个零件遭遇了损耗,可以随时修补,令它完整如初。这包括处女膜和平胸,更不用说阳痿以及各种性无能。总之,在这里,你不再会有任何遗憾。
接下来又要面临那个问题,这一切都实现了,你怎么办?
是真的吗?
是的先生,你不必惊讶和紧张,你的兴奋也可以渐渐进入一种疲倦。我们已经实现了。
朋友圈里你不会再生活在一个鄙视链的某一环节。因为你觉得自己幸福得无以言说。是的,可以说,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幸福得忘记了痛苦是什么滋味?有一天,有一群人甚至去寻找痛苦,在哪里可以找到呢?山上?哪里的游人都面带笑容,非常快乐地交谈着,或者面目羞涩地低头走着路,观看斑斓的夕阳,没有任何一个人有痛苦。电影院、购物广场、音乐厅……跑遍了所有地方,没有找到一片痛苦可以食用。很多人面面相觑“痛苦是谁?”“痛苦多少钱一斤”“300米左拐有个痛苦便利店”
真不幸,那个便利店里面叫做“痛苦”的口香糖是甜的,吃了以后还是忍不住咧开嘴巴笑了。
形容不上来这种感觉,对,心里觉得是幸福的。面对爱人的伤害,没有心痛。要是有任何奇怪的感觉,不舒服?立即吃一颗随身携带的“索麻”,片刻又重回幸福的感觉中。
你真的幸福吗?
在机器智能时代,人类到底会失去些什么?
机械复制时代,《清明河上图》摆满大街小巷,艺术品的光韵消失了,这其实是人类对宏大和雄伟感知能力退化的中间阶段,在我们接受了现代交通工具之后,阅读“西风凋碧树”和“古道西风瘦马”本就成为一种丧失、搜寻、保留、拯救某种已然失去的情结的行为。
而机械智能从未停止席卷人类的脚步,人类的梦想同这种脚步不谋而合。这是幸事还是灾难?
所谓“灾难”,必须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或者南京大屠杀或者长崎原子弹爆炸才算吗?人类要是被彻底剥夺了“痛苦的权利”,生而必须幸福算不算一种灾难?
人类正在彻底丧失了原始社会才有的所有畏惧感和对某种力量的敬畏。
我们不仅没有痛苦,而且我们千篇一律,我们生活在稳定的社会,过着统一的秩序的生活。如同拒绝畏惧自然,我们再次拒绝畏惧痛苦,一个药片可以结束任何小小的不快乐。
是的,我们的快乐源自于任何一个app,我们的知识也源自各种app,生活在一个快乐至极的app世界,曾经一度觉得人生堪称完美。
物质极大丰富,性欲最大解放。
再也没有孤独,因为通过陌陌、探探,我们和周围的人随时可约,通过快手和唱吧我们和所有地球人在一起。而这仅仅是个开始!科技的进步永远不会停止,从发明电灯泡的惬喜开始,到卫星发射,人类对科学的追求从不会停止,科学在将人类带入文明的时候也在摧毁他们,这种说法是不是螳臂当车?思想家们的微弱在于,那只是个提醒,他们义正言辞的发出警惕性言论,但是如何克服科学的弊端其实是人性的悲哀!因为人类崇拜科学就是因为科学的存在可以抑制痛苦,延长快乐。至于这个度多少才可以恰如其分,确是人性控制之外的事了。人性的弱点是无限地依赖便捷和效率,科学在成全人性的弱点的时候正在剥夺他们本身。人类是否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这恐怕是一个失望的答案,思想家给出警惕性的忠告也许会被拒绝,也许会被接受?
人性拒绝痛苦,这是弱点还是本能。有种痛苦叫做“还没来得及悲伤就被幸福淹没!”未来这种痛苦将逐渐演化为“我要快乐的忘记你”
拒绝痛苦并不是极致,拒绝至少说明了解或者误解了对方这样一个事实,前提是承认它存在。而未来,我们对痛苦的感受是“陌生化”,我们不知道“痛苦”为何物。这个语词也会被经济政策的需要而从我们的脑壳里剔除掉!记得痛苦感受的人将成为稀有物种或者被视为野蛮人。因为在“我们的文明社会”,“痛苦”这种感受已经成了远古化石!
光韵的消失使人类失却了对艺术创作的敬仰之情,而痛苦(孤独、悲伤、压抑、失落等等)感受的消失则会使人性残缺。人性的组成结构正在分化,被经济意识形态和政治意识形态瓦解,同化。为了建立“稳定、同一”“秩序”的社会,人性正在沦落为机器的使用者、实验者,商品,正在沦落为体验店里面的偶像(模特),人类在放纵和遵从人性弱点的过程中终将失去自身!
你猜猜我讲的是那一本书?
《美丽新世界》或者《娱乐至死》,《我们》还是《1984》,这一切都不重要。
《美丽新世界》和《我们》《1984》被誉为20世纪三大反乌托邦小说。这本小说以其经典的生物学知识来展示了人类在实现人工智能时代的生活场景。这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当你翻开《美丽新世界》这本书,会吓得立马合上它,就仿佛未成年少女看到了“少儿不宜”的画面,每一个读者在介入这个完美世界的时候其实是震惊无比的!对我们所幻想的“画饼”感到震惊,对人类未来感到莫名的恐惧。这种恐惧也许会引发一种思考,当人工智能和机器终于占据了人们的全部生活,人性还保留下什么?
痛苦没有了?失望没有了,我们唯一的希望是过得幸福,而“过得幸福”已经得到实现,当人们不再希望,不再痛苦,不再思考,不再善良和同情,人性还留下什么?
真正的痛苦是被剥夺了痛苦的权利,真正的失去是你一直以为自己在获取……在没有意识到任何情况下,走向了毁灭的那种悲哀正在日复一日上演在机器智能时代……
所以,思想家们是神经病这样的假设,其荒诞性不言而喻了吧?
请读《美丽新世界》,没人介意你把它当成科幻小说来读。要是配合《娱乐至死》将风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