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想法婚姻育儿

成就感和希望感

2018-11-15  本文已影响280人  息县心协沐风f

焦点强调的两个感:成就感和希望感那么成就感就是从来访者从“我不能“到“我能行“的一个自我认知的转变。

我们在家庭教育中也是这样,当孩子出现了一些状况和问题的时候,我们传统的挑错思维,往往就会一眼看到他做的哪一点不好的部分,立即给他指出来,想着要消灭这些不好的,想让孩子越来越优秀,想让他越来越完善。当然这样的想法和期待是可以理解的。但事与愿违,当我们一遍遍的去批评、指责、指导和建议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就会越来越无助、无力,会一遍遍的确认:“我是不行的!“那么这样的“习得性无助“,就会让他越来越没有信心和勇气继续往前走,也没有想要改变的愿望,因为无论他怎么努力,反正也达不到你的期待,怎么努力都没有用。所以容易放弃尝试和努力,以至于破罐子破摔。

那么怎么打破这个僵局呢?就是让孩子慢慢的重新建立起他的“成就感“。也就是寻找例外,就是问题发生以外的时刻。例外的思维就是找寻方法和资源的放大镜,例外的内容是建构解决之道的重要素材。

我们可以尝试着问问自己:孩子的这些问题是一直都出现的吗?那中间有没有相对好一点点的时候呢?那个时刻发生了什么呢?他又做了哪些努力呢?而那些努力又是有效果的呢?比如说一个孩子逃学了。一个星期有三天没去上学,那我们可能就会去问他这三天为什么不来上学,你在干什么?你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啊?你这样做对得起父母吗?对得起老师吗?那往往这样的交流是没有一点效果和意义的。

那如果说我们逆向思考呢,那你这两天是怎么做到去上学的呢?那去上学和没去上学之间有什么不一样呢?这些不一样,可能会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呢?那怎么做才能让你去上学的时间更多一点呢?假如你能像别的学生一样正常的去上学,那你的同学和老师看见了会跟你说些什么呢?

从这些例外当中,我们就可以探究:他其实还是有能力去上学的,这些能力他是怎么具备的?他什么时候愿意去发挥他这样的力量?这中间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谁又可能帮助到他?

再比如一个学习成绩一直很差的学生,那么老师在跟他的互动中发现,这个孩子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秀的品质,比如说他爱劳动、爱帮助别人,经常帮老师去拿一些教具、教材擦黑板等等,那么老师就可以从他的这些优秀的品质给他更多的关注和肯定,那么孩子也就会越来越有自信和力量,慢慢的也会把这些例外的部分,迁移到他的学习上去,那么这个孩子的学习也就会慢慢的改善。

只有一个人认为自己能行,认为自己可以做得到一些什么事情时,他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否则的话他才不愿意费那个劲儿呢!并且在这个尝试的过程里边,如果有人能看到他的改变,能肯定他,鼓励他,也会让他的信心倍增,让他越来越有想改变的愿望,愿意改变的动机,重新建立“我可以做得到“的信心。并且在他慢慢的去尝试的过程里边,也会积累更多的成功经验,这些成功经验也会成为他的更多的例外的部分,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从“我不能“到“我能行“的转变将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成就感和希望感,从而慢慢挖掘出他更多的潜能和力量,一点点的去完善自己,那么这一次问题呢,也就慢慢的转化成孩子成长的一个机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