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过期废柴·美文集每天写1000字

顽主王朔

2019-01-19  本文已影响162人  木头龙855

【原创•随笔】

顽主王朔

      王朔之所以被称为朔爷,首先因为他是一个北京大爷。

      北京大爷因为生于天子脚下,还有父辈或者爷爷辈帮我们打下了如今的江山,所以都有一股浑不吝的禀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劲劲的。

      不管是跟谁,只要是和你不对付,便不依不饶,揪住不放。

      但同时又不看人下菜碟,都是一样地谦和倨恭的范儿。这种范儿不是端着架着,而是街头巷尾,老妪幼儿,皆一律平视。

      看过写朔爷的一个段子,朔爷在家中码字,楼下一个补鞋的叮叮咣咣地,甚烦,遂下楼问他,怎么才愿意在这儿消失,那哥们来一句:拿两万块钱吧。没成想朔爷转身上楼就拿了银行卡下来,连卡带密码都一并给了这个哥们。

      由此可见北京大爷的范儿。也可见牛B的人自有牛B的理由。

        记得看过林雨堂的一本《大城北京》,里面就有对老北京的这种范儿由来的解释,说北京人的这种禀性跟关外地广人稀有关。你看北京的建筑,讲究的是四平八稳,端庄周正,而不似江浙,姑苏的小桥流水,杭州的风光旖旎。

        所以看北京大爷,官居高位我敬你,一介小民我尊你。前题是只要你说的对,否则,便炸了锅的跳骂叫嚣亦无所惧,象极了天龙八部里的包不同,简单可爱。而不象江浙才子,腹内那十八段锦肠盘桓,落得个小男人之称。

        今天和一个北京的朋友聊天聊到顽主,不禁又聊到了朔爷。

        这位当年亦庄亦谐,在近代文学影视圈都曾掀起涛天之浪,颠覆一代人思维定势之人,当时搅动得到处皆是“我是流氓我怕谁”,让多少人跟着玩了几把心跳。

        对朔爷在文化圏的定位随着王朔的淡出似乎己归于寂然,好像没人再愿意提起。我想这应该跟朔爷狷狂的性格不无关系。

        但正在老去的这一代人谁也无法抹杀他在我们身上留下的或多或少的印记。 从《渴望》的一炮而红,到《编辑部的故事》,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到《玩的就是心跳》,从《空中小姐》到《大撒把》,朔爷嬉笑怒骂。

        从万人空巷的电视剧到大电影,从冯小刚到葛优,从街头巷尾到大学宿舍,几乎霸住了所有媒体的目光;从文艺届到政府主流,褒贬不一,但叫骂似乎更烈。

        因为他没有套路,夹枪带棒,将道学正统一顿掂酸揶揄,让把握主流的御用文人们有苦难言,将他斥之为流氓,以至朔爷干脆就躺下大叫:我是流氓我怕谁。

        在那个只有平面媒体且资讯极其落后的时代,王朔就是洪水猛兽,以至于现在还是许多正统文学家的心头之痛,现在于文史中再也难查朔爷的旗号,不愿再多提起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儿啦。

        这跟朔爷他不入帮也有关,跳骂叫嚣都是一个人,绝不会因为利益去算计,也不屑于算计。套一句流行语来说,就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朔爷还有一个最大的坚持,就是不装B。记得在顽主中,张国立演的一个教授刚台上人模狗样讲完,台下就和女性群众猥琐互动。被还没有成爷的葛大爷一顿贬损,让人不禁捧腹。

        多少影视中的经典台词都来自于王朔,只不过许多人只认得葛大爷,却不知后面的始作俑者罢了。

        那时候的文学圈陈村,影视圈的叶大鹰、梁欢、冯小刚,皆与王朔交集颇深。甚或王朔、金庸骂战,都是传媒圈的盛事,盗版书那时在中国,金庸是要排在王朔之后的。

        看过那部据称是朔爷他们自传体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这才明白,朔爷他们的青春正经厉了70年代80年代那个辉煌的时代,也正契合了那句伟大的人物必诞生于伟大的年代。那部剧里的人物,基本上影射了现在半个影坛的大佬。

        我不喜欢扒别人的八卦,虽然朔爷也没少“拍婆子”,但他最起码不装。他不是君子,但最起码,绝不是个小人。

        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那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年代,那是一个粪土万户侯的年代,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随着朔爷的远去,这个年代终结了,只间或地出现在同样正在老去的我们偶尔的言谈中,就像《老炮儿》,是对顽主的最后尊礼。

        什么是顽主?就在老炮儿上演热影之时,很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认识,我觉得应该是身上要有滚刀肉,心里充满混不吝,嘴里恭谦不入道,钱财粪土不羡人。四个字一一北京大爷。

        这是几百年皇城根底下的八旗子弟钝化出来的一种精神。 不能说这种精神的对错,但中国文史上绝对不该抹杀王朔的贡献。

        最后,再次向朔爷致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