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眼界,丰润胸怀
昨天来给大家做讲座的是新乡市一中常年带少儿班的于永新老师。他上午主要是围绕中考命题分析这个话题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做法及经验。于老师先给大家分析中考中的不同题型,分别梳理出各种题型近几年的变化,从中提炼出在新的备考中需要关注的方向与注意事项。
于老师在分析每一类题型时穿插了自己在引导学生备考时所使用的有效方法与经验
接着他给大家提供了一份详细的2022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评析报告,逐条提醒大家需要关注的备考信息。
下午的讲座主要围绕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设计这个话题展开来谈。
首先于老师提出一个互动问题:你在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或者做的最牛的一件事是什么?
大家都开始搜索自己的记忆,回想自己做过的最难忘的事儿,最牛的事儿。我一边回忆一边和同伴交流,一边心里揣着小兔子,既想分享又害怕被提问到,小女孩儿心态又一次跳出来消耗我了。或许被老师看透了我内心的慌张,他提问了我的同桌。
就这样在和老师们互动的过程中于老师先帮老师们简单梳理了自己专业成长的简要历程,引导大家思考各位语文教师理想中最好的样态,最后将话题引向他要分享的主题: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设计。
他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名师成长历程的精细案例,给大家树立信心指明了方向,并简单介绍了一些值得追慕的一些名师,顺便分享了自己是怎样一步一步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路线的,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经历与心得。
于老师给大家出示了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一、明确方向
二、专注阅读
三、勤于实践
四、善于反思
五、巧借外力
每一个环节于老师都结合自己的成长经验跟大家分享交流,直观地让我们看到一个在职业规划上有着清晰方向的名师榜样。难怪人家这么年轻就成了名师,人家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清醒,不像我不仅放弃过许多好的机遇和平台,自己还总是陷于内耗之中。难怪我到如今依然是一事无成。
关于如何引领学生读书和自己怎么做优质课教学设计于老师也非常真诚地跟大家做了具体的分享。
关于读书,他说总是会要求学生一定要有三类必读书:第一类,助力成长的选一到两本;第二类教材必读名著及部分共读书两本(师生共读);第三类,选一些完全的自读书,自己喜欢的书,当然那些没有一点儿精神营养甚至会把人引入迷途的书禁读。
于老师分享他做优质课的主要设计思路是:首先搜集资料有关课文解读的资料,有关这一课的教学课例,实录,教案,作业设计,学案等,然后认真鉴别、初选自己需要的信息,接着,设计成自己的思路,最终,呈现出自己的教学设计。
他说的这些都很实在,但是我始终认为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则是需要自己认认真真地素读文本,也可以说是裸读文本,不受任何人的干扰,让自己凝心聚神地在文字中来来回来地穿梭,去与作者神会,去咀嚼每一个语句中潜藏的秘妙,自己读出属于自己的解读,之后自己设计出初步的思路,然后再查阅相关的解读资料,教师用书上的提示与建议,再看别人的教学设计有没有跟自己“撞车”。这样设计,既融合一些紧扣课标要求要达成的相关任务,又尽力摆脱那些站在文字外围解读的公共话语对自我判断的牵绊,如此才能设计出独具个性的课来,既完成了课标要求,也给人以新鲜感,正如写文章一定要有“我”一样,课的设计也一定要追求始终有“我”在场。
最后,于老师跟大家分享推荐了《两种思维,两种人生》这本书,我非常赞同他说的樊登老师常提到的要做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的观点。他说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遇到优秀的人,不是选择排挤嫉妒而是要向其学习,从别人的成长中受到启发,让自己也努力变得优秀起来;遇到别人的批评,不要做情绪的奴隶,而应该从中汲取可助力自己成长的因素,从批评中学会谦虚与宽容,从批评中收获更加理性的思考与让自己成长的力量。
总之,非常感谢于老师的真诚分享,愿我们都能做一个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争当无限游戏里的主角,远离有限游戏的庸俗,力避陷在有限的游戏里把精力都消耗在没用的排挤与嫉妒中让自己的一生都混迹于碌碌无为的争执中,那必定是很可怕的事儿。
让我们都能执着地坚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广交善友,多结良师,开阔眼界,丰润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