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林超】专治各种“想到做不到”/看过太多人生指南,就找不到北

2021-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不正经的笨笨笨笨呐

复盘整理了所长林超的B站视频,他结合认知心理学书籍,整理综合了人生曲线和人的执行系统

对我很有启发,所以也想分享给大家,希望给个关注,或者点一个小小的赞,谢谢啦❥(^_-)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y4y1S73e

大家好,我是活了40年,被社会毒打了41年的所长林超

今天我们聊一个形而上的话题:为什么同样很努力,有的人成功像儿戏,有的人生活确不易,为什么知道世界如何更替,生活毒打还是这么出其不意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先得知道知道的不同阶段,1999年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David Dunning(大卫·邓宁),Justin Kruger(贾斯廷·克鲁格)对人类知道的4个阶段做了研究,这就是著名的 Dunning-Kruger effect(邓宁-克鲁格效应)

4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我知道我不知道,自信且快乐

第二阶段知道我不知道,这个时候开始了解世界的各种真相了,生活没得选,社会各种卷,镰刀割韭菜,真诚被贩卖。这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失望的,我们会怀疑世界也会怀疑自己

第三阶段,知道我知道这个时候生活慢慢看到转机,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那么糟糕嘛。曾经的痛苦变成经验,生活偿还过去的亏欠,这个时候人生开始走上坡路

第四阶段不知道我知道,这个阶段外界的认可突如起来,你看起来毫不费力就做好的事情,在外人看来却觉得难度很高,你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你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到了这个阶段你其实已经不知道自己知道了

当然啊,这4个阶段只是简化版,真实的人生比较曲折的多呀,这个真实的人生啊,它更有可能是这样

以我自己为例啊,出生在南方小城市的教师家庭里,从小爱读书,是熟读各种中外名著,了解各种10万个为什么,高考之前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这就达到了第1个愚昧山峰

后来进入大学遇到了很多厉害的同学,这比我聪明,比我勤奋,比我有钱,还比我帅,这落差一下大的不得了,便是跌进了绝望之谷啊

大学毕业后前几年开局顺利,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创业赚钱,不过如此,又进入了愚昧山峰

接下来就是眼高手低,一心只想做伟大的公司,看不起慢慢赚钱的模式,被现实狠狠打脸,经历创业失败,感觉自己又一无是处了,又跌进了绝望之谷

再后来嘛,恢复元气再次创业融资顺利又一次冲向愚昧山峰

那再再后来嘛,融资烧光,人到中年公司解散,又一次陷入了绝望之谷啊

嘿,你说人生过山车,他也不过如此了。坦率的说,上面那个邓林-克鲁格效应我很早就知道了

即便知道了这个道理,愚昧山峰和绝望之谷还是一次次的到来,根本就挡不住了,这正如禅宗里面一句名言啊

闻理似悟,遇境则迷

一个成年人的无奈,就好像遇到了万有引力,任何一个物体飞起来之后就会落回地面,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你明明了解他却根本没有办法摆脱他,哎不过你看飞机最后他还是飞起来了,这并不是对万有引力的否定而是找出了对抗他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对抗万有引力的方法

大脑的两套系统

诺奖得主,Daniel Kahneman在在《思考快与慢》里面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大脑有快系统和慢系统两套系统。

快系统是下意识,就是你不假思索作出反应的系统。

慢系统是意识,就是你深思熟虑作出反应的系统

快系统的运动过程节省大量资源,凭借本能就可以自行运作

慢系统的运作过程消耗大量资源,需要高度专注,反复推敲

那这两套系统运行良好的时候是这样的,慢系统通过刻意练习把新的习惯注入快系统,这样快系统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大部分工作,从而为慢系统节省出精力,这又让慢系统会进一步通过刻意练习,向快系统不断注入更多的好习惯,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而他们运作不好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在需要使用慢系统进行深入思考的时候,快系统经常跑进来打扰,这就导致慢系统思考深度不够,这样一来慢系统无法达到刻意练习,帮助重塑快系统,通向快系统的闭环一旦被打断,新习惯就无法养成,这又导致慢系统要经常反过来帮助快系统做日常决策,这就进一步造成了精力的消耗,无法建立更多的好习惯,它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比如说想改进拖延症,看了很多书,但是没有一本深入读过,缺乏精读,自然无法开展刻意练习,缺乏刻意习,快系统就没有建立本能,没有建立本能就很难坚持,一来二去,最终就会丧失信心,最终全盘皆输

这古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那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再抽象一下,其实这里面还说明了知识和智慧两者的关系。

知识和智慧

Scott page在《模型思考》这本书里面画过一张很经典的图,这里面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关系是这样

很多数据汇聚融合才能形成信息,很多信息建立关系才能形成知识,在不同的知识之间审时度势才能形成智慧

这里面知识和智慧的关系最重要,只有能够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情境,运用不同的知识,才算是拥有智慧,比如老师问4+1=多少就是在考知识,学生回答是6-1,这就是智慧,因为学生是年轻人嘛,年轻人是不讲理“5”的(武德)

哎你们觉得这个可能不好笑吗?唉,说回正题啊,成功大佬每天只睡4个小时,是不是你也能模仿呢?

70后偏爱讲梦想打鸡血,是90后是否适用?

各种劝退指南,是不是意味着哪里都是坑,各种机会分析又是不是意味着哪里都是矿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说知识它是死板和普世的,那么智慧就是个性和灵活的

智慧,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再深入一场,你说拥有了智慧的人,是否就能够知行合一了

唉,在智力密集型的科技创业圈里面,其实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很辩证啊,所有的高科技创业,最终拼的都是体力

肉身的束缚

Jim Loehr 在《精力管理》一书中画了一个人类精力的金字塔

从下而上分别是体能、情绪、思维和精神,那我们刚才讲的知识和智慧,其实更多地落在思维和精神这两个层级,但如果把我们的生命过程比作一座冰山,那么思维和精神是冰山浮在水面的那一部分

而大多数接受高等教育的同学,其实最容易忽略的是冰山下面的体能和情绪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这两者其实反而是整座金字塔的地基啊,因为如果体能和情绪崩塌了,那么即使是有再崇高的理想、再敏捷的思维其实也是发挥不出来的

大家可能知道啊,我有长达十几年的创业经历,这个过程中一直在成长巨大的压力,这种生活状态就给了我非常好的环境,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做实验,去寻求一个杠杆解,就是在高压复杂的系统里面,那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胜负手,它到底是什么?

我的最终答案是体能,更进一步来说,维持体能的胜负手是睡眠,运动,饮食和呼吸,这4点

嘿,这看起来非常无聊是吧?琦玉老师也分享过类似的经验。

俯卧撑100次,仰卧起坐100次,深蹲100次,再就是10公里跑,每天做一套,我秃了也变强了

我自己在过往的经历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压力和挫折,只要我能够坚持做到每天11点入睡,早上5:30起床,365天不间断的运动,努力避免吃垃圾食品,随时关注自己的呼吸,这4件事情就能够维持自己每天稳定的体能,而有了好的体能心境就会变得豁达,思维就会变得活跃,这样一来,很多看似的困难甚至无解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就能找到解法,这就是我人生中最稳的杠杆解

不过说到这里我们要先暂停一下,上回说智慧吧,它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我的经验未必适用于你啊,我认为体能是杠杆解,是因为我本人思维活跃,情绪控制能力还不错,但体能上是严重不足,所以需要补上体能,这个短板它对我至关重要,但也许对于你而言,胜负手就变成情绪力、注意力、学习力、风险承受力等等等等

其实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佳经验,只有适用自己的才是最好

人,是环境的产物

唉,如果说上面我们一直探讨只跟自己有关的话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再跳到3km高空看一看,咱们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其实都会受制于家庭、学校、公司、城市甚至国家和时代,所以能够主动选择自己身处的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然而正如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面开篇写道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

不幸的家庭个个不同

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学校、公司、球队甚至国家。强大而健康的组织大多相似,他们充满战斗力,乐于迎接挑战,成员相互信任,不断的完成自己的目标,但是弱小的组织这各有各的问题,他们要么过于安逸放松,要么过于紧张焦虑,要么就是过于保守谨慎。从物理学上,熵产生的原理来看,这个世界上糟糕的组织数量,就是远多于良好的组织数量,意味着生活中任何事物随机组合的无序转换数,远大于有序状态

比如说啊,你随便把一堆家具丢进一个房间里,那么你用100次也不见得能有一个有序态,他们可以是这样这样、或者是这样的

而想要得到这样的有序状态,随便丢是丢不出来的,需要有好运气+刻意安排

有序态=好运气+刻意安排

有序本来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而即便得到了一个有序的结果,它其实也很脆弱,一个运行良好的组织往往需要你同时把很多件事情都做对,但是失败却只要你把一件事情做错,就比如说这样

所以假如说有一个普通人,他随遇而安,不挑不拣,那么他遇到一个差组织的概率就会远远大于他遇到一个好组织的概率。这个就跟不懂拒绝的人经常会遇到渣男或渣女是一个道理

好比桌面上放了12张牌,其中只有一张是好牌,11张是坏牌,如果一个人一生他只翻一次,那么大概率拿到的就是坏牌,这个时候如果他看到身边的人拿的也是坏牌,唉巧了自己过得不好,忽然挺糟心,但只要知道别人也过得不好来,心情一下子变得愉悦了,对吧?

而那个翻到好牌的少数派呢,不管是因为运气好还是因为够努力吧,反正他们通常比较沉默,毕竟这一发言就老凡尔赛了,还是闷声发财更好,你看这样一来此消彼长吧,劝退就成了财富密码,蛋卷就成了网红食品

其实环境固然能够塑造我们,但是我们也是能够选择环境。这个就叫主观能动性,是高二政治的知识点

PMF

科技创业圈里面有一个很流行的术语叫做pmf ,product market fit就是产品市场契合点,意思就是一个好的产品刚好遇到了一个能买单的市场,干柴烈火一秒合流

PMF其实比绝大多数人想象都要困难,大多数的创业公司其实都死在找不到PMF这件事情上面,这个概念对我们选择人生道路其实也是适用的,你看你就是一个产品啊,而找到合适你发挥的环境,就是找到了市场,所以能不能找到你的产品市场契合点就是一个关键,而找到这个契合点最好的策略就是永葆活力,不断尝试,永不放弃

很鸡汤,对吧?

最好就是一边主动选择环境,一边不断改进自己,剩下的交给时间,胜可知而不可为嘛,反正你不能只抓一把牌就放弃,如果第1把抓不好那就抓第2把,如果第2把抓不好那就抓第3把,以此类推,这是数学归纳法

视频进行到这里,最吊诡的地方就出现了。你看,我们在用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明,为什么听道理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这本身就很讽刺,其实当真正的痛苦、疲惫和压力来袭的时候,我们唯一想到的就是逃避,因为经历痛苦,它真是很痛苦,硅谷顶级投资人Ben Horowitz发现,大部分想要有点成就的人,最经常遇到的状态就是挣扎

挣扎是前途迷茫,梦想破碎一身冷汗半夜惊醒的状态,挣扎是家人问你为什么不放弃,你却不知道怎么回答时的状态

很多的挣扎,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这才是挣扎最让人讨厌的地方。正如卡尔·马克思所说啊,生活它就是苦苦挣扎,反正呢

生而为人,从不容易,别太在意,就当演戏,磨练演技,成为影帝,耗散结构,最有活力

有一天等你拿到奥斯卡,记得回来给我点赞投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