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精神
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长久以来,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官方,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固然,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这里通过喻世明言中的两篇来略窥一斑。
1 张道陵七试赵昇
2 陈希夷四辞朝命
1)出身
伟大人物的出身总是非同寻常,张道陵是其母梦见北斗七星落下…,陈抟是哑孩,毛女送周易,会念四句诗。
为什么在道教的传播过程中需要编纂这些?一些高道在传播道教的过程中,认识到了采用信仰方式是最快速有效的,所以造神运动就展开了。他们也知道这样进来的人,其实不具备信仰道教的条件,只是迷信,不是正信,所以,后面就得有一个扭正的过程。
2)神通
(1)预知未来。
这一点颇受中国文学喜爱,在今天算命、看相等依然层出不穷。
预测的方式,文学中不会表现的太直接,往往是以诗谜的形式。
如“左龙并又虎,其中有天府”,说的是龙虎山石洞藏书;如“好块木头,茂盛无赛。若要长久,添重宝盖”,说的是周世宗被宋代替的事;“莫言皇帝少,皇帝上担挑”说的是预测两个毛头小孩,未来当皇帝的事。
这样的手法,在其他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
预知未来是可能的吗?
其实是可能的,预测未来其实关系到信息熵的概念,发生概率越小的事,预测的越不准。历史上道教最有名的预测事件是,丘处机预测元朝蒙古族将要占领中原。
那么是否像文学中那种闭坐一室,神游太虚来预测呢?并不是,其实,丘处机对政治、军事形式有着大量的研究,而不是凭空预测。
文学及经典作品中的一些描写,服务于造神运动。另外老百姓也喜闻乐见这种作品,对传奇人物的离奇想象,是个IP热点。
(2)斩妖除魔
这涉及到中国另一大思想了,武侠。很多道士和武侠就开始汇合了。
张道陵与白虎神的斗法故事很有趣味 : 首先是信仰问题,白虎神需要大家建神庙祭祀,但是每岁要杀人饮血(这部分西游记大家一定熟悉),接着就是张真人代替他人做祭品,去会一会白虎神,结果斗法,以火克金取胜。最后,民间供奉张真人。
与鬼帅的斗法则不是直接比斗,而是比谁耐火、耐水、穿山。最后又比起了变化,一物降一物(西游记的诸多情节找到了原型)。
这样的做法符合道的精神吗?
其实,斩妖除魔是一个解决大众刚需的过程,有利于传教,体现了道的济世情怀。真实社会中,很多道士是从看病医人开始传教的,取得了绝佳的效果。道不能只高高在上,需要以解决痛点的方式来传播。
斩妖除魔在文学作品中,很有画面感,结合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读者处于异次元空间。
(3)长生
道教最吸引人的概念就是这个,长生。如张道陵的“流光如电,百年瞬息耳,纵位及人臣,何益于年命之数乎?”
那么如何长生呢?长生甚至等同于修道。
一种是炼丹服药,文中张道陵三年炼成龙虎大丹,服之,六十余变成三十后生。(额,简直是奇迹般的化妆产品!)
一种是绝世间名利,绝男女爱欲。
一种是陈抟的五龙蛰伏,埋头大睡(类似于冬眠)。
当然,实际的道教还有很多辟谷、炼气、内丹等方式。
道教的这些养生方式有效吗?
在古代这些方式当然有效,纵欲过度确实会导致短命。但有些夸大了,其中宣扬的活了几百岁的,大多虚妄不实。
况且追求长生这种价值观,我觉得并不是那么重要。
对于道教而言,一旦贴上长生的标签,可以想象,传教过程无往而不利。同样服务于造神运动。
从文学作品的角度讲,文学对这种长生意像进行了大量的想象 : 返老还童,活了好多个朝代啊,一睡几百年之类的。
3)传承
如果说在道教的传播过程中,利用了各种要素来获取最广泛的传播效果,那么,在道教的传承问题上,则是一个无比严苛的选拔,我认为这些才是道的灵魂。且来看看张道陵是如何选拔赵昇的。
a.辱骂不去
b.美色不动心
c.见金不取
d.见虎不惧
e.偿绢不吝,被诬不辨
f.存心济物
g.舍命从师
这几面既有软考验(美色)又有硬考验(老虎),有意志、勇气、品格、德行的考验。最为关键的是信仰的考验。这里面完全没有神神叨叨的东西。
舍命从师需要对师父100的信任,任何吩咐,赴汤蹈火,不过一般到这种阶段,你已经充分了解了师父。
道的精神内层在于考验的7条,外层在于灵活运用所有方式去传道。
其实,任何一个组织都是这样,采用金字塔的方式,只不过内外有所不同也。
附上两篇文章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