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懂的Quality Story:“好品质”=满足消费者的品
“好品质”是说,“消费者实际使用过,可以从中获得满足感的产品”
“消费者的满意度”是判定品质好坏的核心基准。
“消费者的满意度”是根据商品的使用目的、购买能力、可购买的时机和除此之外的各种期待条件的综合评价上决定的。
社会观念上,会有将好的品质定义成高级品质或者最顶级品质的倾向。
所以,人们会觉得,比起国产品,世界级有名的品牌产品,也就是“名牌or名品”更好,比如说,“奔驰”或者“BMW宝马”比国产的一些品牌好。但这种想法,其实是对“好的品质”的误解。
在品质管理(QC)中所说的“好的品质”是“实际消费者使用过,可在其中得到满足感的产品品质”。“消费者的满意度”是判定品质好坏的核心基准。
然后,“消费者的满意度”是根据商品的使用目的、购买能力、可购买的时机和除此之外的各种期待条件的综合评价上决定的。

举个数码相机的例子,如果是业余爱好者,可能会对1-2000元的产品,他的满意度可能会2万元相机程度的满意度。但是,如果是专业拍摄人员,则会追求更加昂贵,功能丰富,性能较高的相机。
因为业余爱好者和专家,对相机的效用价值判断基准是不同的。
效用价值基准不同,那么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好的相机,在专业人员看来就不会如此。
❤
------
大街上卖的一般日刊报纸,一个大概两三块钱。如果,用“好的纸”来印刷报纸,然后卖到10块钱一份,那么究竟会有多少人买账呢?
报纸这个东西,比起印刷用纸的品质,报道的品质才是核心。相同的报道,人们当然会买更加便宜两三块钱的报纸。所以,这种情况下,两三块钱的报纸就比10块钱的报纸更有效用价值。
❤
------
某一个企业使用多台进口的特种叉车时,需要一种特殊的电瓶,并在紧急的向国内厂商进行订货。
但是,最快,这个厂商也要2个月后才能出货。这个企业没办法,只能重新活用二手的电瓶。因为在这个企业的立场上,新电瓶的效用价值,现在不如二手电瓶。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电瓶的效用价值,比起电气特性,更加重要的是“可到货的时机”,也就是厂商的生产Lead Time,所以“交付期Delivery”成了关键。
消费者购买的是“效用价值”
消费者并不是单纯的购买产品本身,而是购买产品使用时,在其中可以获得的效用价值。但是,即便它的效用价值相同的产品,也会根据消费者的“价值观”或者当前所需的目的,而不同。
像以前一样,某一特定的价值观持久的支配社会整体这种情况,现在是很少见的。今天的价值观是非常多样并且具有流动性的。
也就是说,同样的产品,也会根据消费者是谁,或者根据试用的目的不同,对于产品期待的效用价值也会不同。所以,同样的品质,也会根据人的不同,会有“好的品质”,“不好的品质”。
❤
------
小张使用的手表是,几年前出差韩国时花了几百元买的。但是电池耗尽之后,因为国内没有此类电池,为了在平时不会因为时间错误而迟到,只好特意去了一趟韩国,换了一个电池。
电池质量保证上写的 是“电池寿命保证2年”,但是使用了第5年,目前也一点都没有问题,手表也没有出现时间误差。
小张认为这个手表的品质是非常好的。也非常满意。因为小张对手表的价值观仅仅是“时间的准确性”和“廉价”。
但是,身边的所有人都不认为小张的手表质量好。
不久前,有个制造成本只有几百元的,很普通的品牌手表,从几万元被炒到几十万。
因为想要的到这款手表的人,他们的价值并不是“时间的准确性”。而是“象征富有的身份”,超越了常识,看重了“昂贵的价格”。结论就是,人们根据“手表的价值观是什么”,对同样的手表,会有人满足,也会有人不满。
❤❤❤❤❤❤
所以,在新产品开发上,品质企划和设计品质时,需要对“对准哪一个消费层或者市场,并调查该消费层期待的效用价值是什么,这种效用价值由哪些要素构成,并需要达到怎样的水准”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