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水间读好书读书

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 (七)

2018-12-22  本文已影响43人  水间孟

幸福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

有的人觉得,幸福就是不断地追求目标。目标越高大上,达成了以后就越觉得幸福感爆棚。如果,所定的目标是在能力范围内的,那达成之后,会不会觉得似乎有些“本来就能做到”的so easy呢?又或者,目标订的太大,超出了能力范围,导致因为挫败而无法有成就和幸福的感觉?

有的人觉得,幸福就是感受当下。这个观点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重要的不是结果,重要的是过程。在前往目标的路上,给予了什么,收获了什么,目标是不是需要更改。人是需要被鼓励的动物,在过程中,自己有了一些小进步和改变,这些都是对自己努力的鼓励和嘉奖。同时也感恩身边遇到的人,帮助过自己的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赋能。我也比较赞同这个观点。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第七章 -- 幸福是一种转化力

作者观点:父母为孩子苦心写好一场生命的剧本,仔细打磨,多方求证,打理好所有演出成功所需的明暗规则,只等待孩子戴着面具,上场表演他们写好的剧本,等待他们在看台下的掌声。

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 (七)

我的感触:

“父母都是为了你好。”“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还多,听我的没错,我还会害你吗?” “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就很听她爸妈的话,你看她现在都考上大学了。”这些话,我想在我这一代人的耳朵里,都听出了老茧,也陪伴着很多人长大。有一度非常反感。一听到这些话,就开启自动屏蔽状态。心里反复的在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按照我想要的方式去做?” 周围人告诉我,我进入了叛逆期。

又过了很多年,参加了工作,开始有了自己的孩子。回想起当年父母说的话,觉得,姜还是老的辣。幸好当初我听取了他们的建议:让我一次性的把学历读上去。在年轻的时候,把精力花在其他地方,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但是如果当时没有一次性把学业完成,肯定没有今天的收获。所以说,我觉得父母的意见还是需要听的。特别是读书这件事。

当然,有一点非常的重要,就是,父母有没有给你选择的权力。我有一个朋友,她的父母就对她特别的严厉。当然她也是家里的乖乖女。到了20岁的时候,还是父母要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当然,十多年过去了,表面看起来,她也和其他普通人的生活没什么太大区别。但是我知道,她内心深处有太多的梦想,连尝试的机会也没有。十多年,就是拴在了循规蹈矩的过日子上面了。我知道,生活中没有“假如说”这个词,但是我相信,能够多一些选择的权力,那就能让自己多了一些可能性。也就是达到那种“我的生活我做主”的境界了。如果自己的生活被别人干涉了太多,尤其是像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以及人生伴侣的选择,如果你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旦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或者遇到一些挫折,自然会怪那个当初帮你设定剧本的人。那便是一个可悲的恶性循环了。

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 (七)

作者观点:如果你觉得你的生活除了问题,也许并不是因为你赚的不够多,名声不够大,而恰恰是因为你缺乏一种把物质转化为幸福的能力。

我的感触:

我有一个同事,她刚结婚的时候,因为小两口都属于参加工作不久,不能说是一穷二白,也是被房贷压得有点惨。两个人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也有种同甘共苦的甜蜜。后来两个人工作走向正轨,工资也翻了好几翻。但是经常开始吵架。都说电视剧来源于生活,所以,就像电视里演的那样,两个人在新买的大房子里,吵的不可开交。

有一次,她和我说:“这个日子让她觉得有点心力交瘁了。为什么没钱的时候觉得日子还行,现在有钱了,两个人却越来越不开心。还不如没有钱呐。看看厂里的工人,一个月才那么点工资,还要三班倒,一个个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反而开心。”

我和她说:“人永远都是看到别人展现在外面的样子,你们当时买菜都需要仔细计算,还贷的时候的焦虑,别人是看不到的。所以你所羡慕的人也有你看不到的焦虑。如果你拿自己和他们比,那就是拿苹果和香蕉比,是不公平的。你现在条件好了,也许可以有更多的追求。找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多几种兴趣爱好,就没时间吵架了。你们现在两个人就是闲的。”

之后,她确是开始忙碌起来,学习了烘培,做起了蛋糕。每次到她家里,总是满屋子蛋糕的香味。渐渐的,两个人吵架变得越来越少。后来,她开始在微信里卖蛋糕,虽然更加忙碌了,但是她的老公也来一起帮忙,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好了。

也许,找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忙碌起来,不一定追求多少的收益,但那也已经是一种把物质转化为幸福的能力了吧。

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 (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