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教孩子撒谎
“撒谎”是绝大多数家长无法容忍的“罪行”。为了让孩子诚实,我们反复给孩子讲着类似“狼来了”的故事,有意无意地灌输诚实的重要性。然而,这些措施似乎都无法避免孩子撒谎的冲动。那究竟孩子为什么撒谎?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谎言呢?
图片来自网络身教重于言教
别“教”孩子撒谎
看到标题,也许您已经被气乐了。“我怎么会教他撒谎呢?”
确实,我们不会有意地教授孩子说谎。我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会阻止我们做出这荒诞的选择。但是,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是否在一些生活的细节处,不知不觉地让孩子感受到了“撒谎”带来的好处了呢?
1
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的我们,早已掌握了各种应付各类角色的技巧,从打电话中便可见一斑。当我们面对骚扰电话时,我们会用“开车”、“开会”、“没时间”等理由挂断电话。当面对领导或客户的责怪时,我们可能会用“在外地”、“没听到电话”、“太忙了”等等借口让自己脱身。
图片来自网络我们当然知道这一切是“被迫之举”,可是如果我们当着孩子面堂而皇之地“撒谎”,或许还会因此自鸣得意时,孩子会从中感受到什么呢?这样的感受和“学习经历”或许不是几句解释能粉饰的。
2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满情绪,并且不知如何发泄。结果可能他们会以“讨厌”、“恨”等刺痛家长内心的方式表达出来。也许他们向你“控诉”,“我讨厌爸爸!”
这是多么伤人的言语!你肯定会受不了,“不能这么说!我们生你养你多不容易啊!快道歉!”孩子真实的情感无法表达,无人倾听,在“强权”的压迫下,他被迫道歉,并说:“爸爸,我爱你。”
你可能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的好宝贝儿,不能说那样的话了啊~”
孩子感知的是什么?说真话会遭到批评,说谎话,会得到表扬。
图片来自网络还有那让无数孩子无奈的压岁钱,为什么总是要父母“替我们存起来”?
这生活的点点滴滴,难道不是父母教会了孩子撒谎吗?
别“逼”孩子说谎
相对上面的“教”,也许这个更难理解。家长逼迫孩子说谎,无稽之谈?
回忆一下孩子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说谎?
“谎言”很少是用于吹嘘,大部分用于“解释”。解释自己的原因,掩饰自己的错误。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想一下,“解释”给谁听?什么情况下会有“解释”?有疑问,才会有回答,有怀疑,才会有解释。
所以,我们可不可以这么认为,质疑者塑造了撒谎的人。
1
作为家长,我们是主要的“质疑者”。绝大多数情况下,聪明的家长第一时间就掌握了“犯罪事实”和证据,家长如同警察,一定要拿着证据去获取“嫌疑人”的口供和笔录。只有口供和笔录都拿到手,才能取得胜利。
图片来自网络如上所说,家长明明知道是孩子犯的错,仍然要布设一个圈套,等孩子跳进去。可是作为当事人的孩子,同样知道家长的动机。既然明明知道是个圈套,为什么还要“愚蠢”地跳进去呢?
我们经常问孩子“这是谁干的?”“谁把玻璃杯打碎了?”这明知道答案的问题,无疑就是一种羞辱。孩子们讨厌这样的问题。他们是该用笨拙的谎言还是用尴尬的坦白面对家长马上要开始的责罚和挖苦呢?
性格倔强的我宁愿选择用一个谎言证明我不会轻易屈服,至少我要让彼此的对话不按照家长预想的“剧本”进行。当然也许会因此听到“绝对不允许你撒谎!”的猛烈批评。但至少不会有种被牵着鼻子走的落魄……
2
另外,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似乎家长都喜欢问“为什么……”
我在想,有多少孩子真的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至少在我父母问我的时候,很多情况我是无法回答的。只能站在那里,低着头。也许会被命令“抬起头”,也许会被安一个自己都不曾想到过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或许是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环境,也可能是为了不让被安插的原因让自己很被动。在慌忙之中,找个理由,似乎成为了不错的选择。
如果被认可,那灾难会平息;如果被发现是在撒谎,那会在“绝对不允许你撒谎”的口号中面临更恐怖的灾难……
不明白为什么家长那么喜欢问“为什么”,难道孩子做事真的需要那么多“为什么”,难道孩子真的知道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吗?
谎言的背后
被“调制”的心声
调制,来源于通信术语,“调制的作用是把消息置入消息载体,便于传输或处理。”是360百科对它的解释。
换句通俗的话,孩子将他们的“心声”用“谎言”的载体传达给我们。这谎言并不完全都是欺骗,家长应该对它进行相应的“解调”后,读懂孩子内心的讯息。
1
当说真话会受到惩罚时,孩子会用谎言自卫。
没有孩子认为说谎是正确的,几乎所有家庭都会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为什么孩子在明知错误的时候还要坚持做“坏事情”?唯一的答案就是,从“坏事情”会得到好结果,或者说避免“坏结果”。
正如之前所说,很多情况下,家长的行为让孩子不敢透露真实的情感,他们为了逃避预见到的惩罚而选择更有“技术含量”但又“生机盎然”的冒险之旅。
图片来自网络2
孩子希望用幻想弥补自己在现实中的缺憾。
很多孩子已经感觉到了现实的残酷,已经发现事情无法弥补。但同时内心又充满了对现实的愧疚,希望可以实现无法完成的目标。他们会选择“谎言”,用这种近似幻想的感觉去填充内心的遗憾。
图片来自网络直面谎言
“宽恕”谎言
也许这个标题超越了很多家长的底线。他们对“谎言”绝对是零容忍,更不会存在任何的宽恕。他们认为对“谎言”的宽恕是最大的失职。更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想一想,现在的方法是否有益于让孩子杜绝说谎呢?
我们对孩子说谎后的惩罚能否真正意义上解决他们不诚实的陋习吗?
很明显,事实告诉我们,棍棒无法制止他们说谎,只会让他们更加叛逆;说教无法让他们诚实,只是让“谎言”更加真实。
教育最大的失败在于,家长觉得情况好转,可孩子却变得更加熟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孩子成人,家长解脱,完成任务……
为了不让这既无奈又无用的模式反复上演,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个角度,重新思考?
对症下药
根据上文的分析,家长应该认真观察孩子说谎的动机,从根源上切断他们“说谎”的动机。
1
不要激发孩子说谎的欲望。不要问一些孩子很反感的问题,特别是不要问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还有那无休止的“为什么”……
这问题如同一个个圈套,营造了说谎的环境,也会为双方的争吵制造合适的情境。
如果我们发现了问题所在,不如直接说出来。因为不管我们如何伪装,孩子早已经有所提防。他们的本能反应让自己摆脱“肇事者”的尴尬。
如果我们直接把问题说出来,并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处理,包括过失的弥补上。孩子会更有积极性。而且对于孩子的教育会更加有意义。责骂不是让孩子承担过失责任的唯一方式。
如果家长给予孩子通过努力解决问题的机会,孩子会多么心存感激。何况,对于我们而言,所期望的,不正是孩子通过错误去学习避免错误再次发生的技巧和能力吗?
2
给孩子说真话的权力。如果“真·善·美”无法兼得,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首先要追求的是“真”,只有真实的才是有意义的。伪造的“善”和“美”对于他们自己和我们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让孩子拥有表达真实情感的勇气,关键是要尊重孩子拥有平等的家庭地位。如果没有权力的保证,不会有人会切实拥有所谓的“勇气”。
这权力的保障,在于心底的尊重。如果你觉得孩子就是你的玩偶,是听命于你的下级,孩子很难会拥有足够的勇气。
3
不要摧毁孩子的“幻想”。
孩子的“谎言”只是一种心底的愿景。也许是最为真实的表达,通过“谎言”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读懂孩子关于恐惧和希望的真相。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要强硬地摧毁孩子的幻想。也许他们已经认识到错误,只是没有时间去实现;也许他们已经做了努力,只是没有成功挽救。
如果他们的努力没有让希望成为现实,那作为家长的我们更不应该抹杀了他们心中的期许、让他们的恐惧成真。因为那样残酷的对比,只会让孩子放弃日后继续的努力,转而完全用谎言和欺骗去应付无论如何都逃避不掉的责罚。
我们倒不如继续孩子的幻想,让他们知道父母的理解和家庭的包容。让他自己觉得那有些遥远的“幻想”通过努力可以变成现实。他们的心力会更向努力弥补错误的方向倾斜,而不是编造更为可信的谎言。
心病还需心药医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竭诚相待,就必须有勇气和耐心去听孩子的“真心话”;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为人真诚,就必须给予他们同样的成长环境;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表里如一,就必须让他们真正相信没有必要对我们说谎。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可以,我们应该听懂孩子的“谎言”,用心药去医治彼此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