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早起晚睡,还是忙不过来?一张图,分分钟帮你搞定慌乱!
文 / 董小琳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
写工作报告,不仅能准时提交,而且内容优质,广受好评;
开会发言遇到质疑,也能应对自如,舌战群儒;
很少在单位加班加点地拼命,甚至把工作带回家都十分少见;
还时不时地带全家出门旅游,参加马拉松比赛、爬山活动等等。
貌似在他们眼中,任何事都能游刃有余地完成,毫无压力。
如果你觉得这样描述太抽象的话,我们可以脑补出一个人。
他就是著名学者,投资人,畅销书作家,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现任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吴军博士。
除了这些“闪闪亮”的头衔之外,每年7月,吴军博士都会停下所有工作,带着家人去远途旅游。而且在摄影、鉴赏方面,他也都是业内专家。
可以说,他同时做到了,被很多人认为不可兼得的“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
再反观我们自己,每天在干不完的工作中忙碌,早起晚睡地拼命努力:上班赶进度,下班带孩子……各种慌乱带来的,却是成绩平平。升职加薪更是遥不可及。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也许你会说:时间不够用,就是时间管理的问题呀。列个清单定个番茄钟就OK了。
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一、该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你的精力
任职于早稻田大学财经研究所的日本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曾经和你我一样,把自己归为“时间不足症”患者中最严重的那一类。
由于他要同时完成教学工作、撰写论文和出版图书,所以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显得格外紧张。
于是,野口教授参加学习了很多时间管理的课程,看了很多相关书籍。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发现,课程里教的大都是要大家牺牲睡眠,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增加时间投入。
这就像是对一个饥饿难忍的难民说:你为什么不多吃点肉,填饱肚子呢?
要是有多余时间,还能说是“时间不够用”吗?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个小时。而且,吃饭睡觉、休息发呆,是必不可少的。任谁也不能凭空变出一天28个小时,或者不吃不睡全程高速运转。
因此,一味地多投入时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外,野口教授还发现了现代工作的3个特点,分别是:
不再是同一件事情的重复,而是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由多人共同完成,同时增加了项目进展的不确定性;
工作周期变长,常常需要多项工作齐头并进,互相支撑。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传统的“时间管理”方法,将一天的时间切成小块,一项项地列成待办清单的话。很有可能会因为发生新情况,他人配合不及时,或者上下游数据不到位,而产生延迟。
而且,就算你是全职在家带娃的宝妈,也很可能会被各种意外状况打断思路,放下写了一半的文章(反正也没思路了),果断和闺蜜出门shopping去也。
于是,你的清单很可能不是一个个代表“完成”的✔,而是满篇的“延期”。
然后,今天顺延明天,明天顺延后天,最后干脆放弃:反正结果都一样,该干不完的还是干不完。
清单变成了摆设,形式远大于内容。
于是, “时间不够用”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那开头说的牛人们,都是怎么解决“时间问题”的呢?
难道说,是智商上的差异?
实际上,能做到“游刃有余”的人并不是因为智商高,而是他们都有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能让他们高效率做事,还能让他们长期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愉悦。
从而,活成了很多人梦想中的样子。
这个能力,就是——精力管理。
著名心理学家吉姆·洛尔博士,在他的《精力管理》一书中说过:
“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健康和快乐的基础。”
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也曾说过:
“管理精力比管理时间更重要。”
说白了,我们根本不需要刻意地去管理时间,让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工作。
而是应该学会让自己的精力,收放自如。
在重要的时刻全情投入,在放松的时间彻底休息。
只要你能在某个时间段,集中精力,效率爆棚,就能彻底解决“时间不够用”的问题。
那么,这个精力管理,到底指的是什么?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二、测测你的精力水平
我们不妨先用一个小测试,来确定一下自己的精力现状——
你是否出现过以下几种情况:
1、虽然今天的工作任务不多,但是昨晚熬夜看球了,于是2个小时能搞定的工作,硬是被耗到了加班。本来就休息不足的你,更没有精神干活了。
2、本来一早出门心情挺好,结果路上遇到个愣头青。不仅撞倒了你,还一脚踩碎了你的手机屏幕。从那以后一整天,你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顺。
3、报告刚开了个头,发现需要到网上查数据。于是你打开网页,搜2分钟资料,上1个小时淘宝,刷3个小时微博……不知不觉地,到了下班时间,可报告还是只有个开头。
4、每次要撸起袖子好好干活,你都会想到自己每个月那可怜的薪水:就这么点工资,凭什么要我给老板卖命?
如果这些情况,你遇到过2个及以上的话,下面的内容,请千万不要错过。
因为,这是能帮你重新找回精力,彻底告别慌乱不堪的独家秘笈。
三、精力的4大来源
要补充精力,就要先了解:精力从哪里来?
在《精力管理》一书中,作者说:
人的精力有4种来源,分别是体能、情绪、注意力和意义感。
没错,聪明的你一定发现了,刚才小测试中的4种“精力缺乏症”,就分别对应了体力不济、情绪不好、无法专注,以及缺乏意义感的情况。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4个方面入手,提升和管理自己的精力水平。
具体来说,有以下4条建议:
吃好、睡好、按时锻炼;
凡事想好的一面,避免出现消极负面情绪;
学会深度工作,能随时进入“心流”状态;
为自己的行为赋予意义,找到你工作的使命。
看到这,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建议实在是太普通了,简直就是常识嘛。
谁不知道要“吃好喝好睡眠好”,这样老生常谈有意思吗?
可现实是:很少有人会按照这些最基本的建议去行动。
因为你太熟悉了它们,反而会忽略这些准则的存在。
任由自己被透支的体力、负面情绪、分散的注意力而耗尽精力,陷入“没精力-没效率-没时间-更没精力”的恶性循环里,无法破局。
就像我们看过100本教摄影的书籍,听过100堂图像处理的课程,却始终停留在“我知道”的层面而没有任何练习和行动。最终只能是摄影小白,而绝成不了大师!
学习精力管理也是一样。
与知道方法相比,你更需要的是把方法拿来、用上,从而管理自己、改变自己。
就拿第三项“注意力”来说。
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的确在专心致志地做着“最重要的事”。
可如果,你真的记录下自己实际花费时间的情况,很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刷朋友圈”竟然是你“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即使关了朋友圈,也会有其他替代品)。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可见一斑。
那该怎么办呢?
四、提升专注力的2个小技巧
要做到把精力专注在重要的事情上,你可以尝试以下两个小技巧:
第一个技巧,做一个“Not-to-do List”。
在著名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中,作者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天,你接到了一个电话,通知你得到了2000万美元遗产,而且没有任何附加条件;随后,电话又响了,这一次你听到的是一个坏消息:你的寿命只剩下10年了。
这时,你会做什么?尤其是,你会停止做哪些平时会做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的“Not-to-do List”。
这份清单能帮助我们分辨出:哪些事情对自己有价值,哪些事情是在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从而让你的行为更加聚焦,而避免不必要的精力开销。
第二个技巧,每个小时让手机闹钟响一次。
额……不是说要专注做事情吗?干嘛还要刻意上闹钟打搅自己呢?
这个方法是由全球效率专家,彼得·布莱格曼发明的。
他说,每次闹钟响起,你不需要从手头工作中切换出来,而只是简单的问自己一句:
我在做什么?是不是我现在最需要做的事?
至少,你就不会一口气刷爆3个小时的淘宝了。
总之,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绝对公平的。
无论你是否愿意,它都在一刻不停地往前跑。
之所以有的人工作生活两不误,看起来轻松自如,是因为他们在缺乏精力的时候,能及时补充,合理规划精力的收放。
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每时每刻都在努力。
其中,要养成将精力花在重要事情上的习惯,你可以通过列“Not-to-do List”,以及设置定时闹钟的方法,来逐步实现。
你还记得精力的四大来源吗?
在体能、情绪、注意力和意义感4个方面,你还需要哪些改善呢?
在后续文章中,我还会逐一为你介绍4大来源的具体提升方案。
如果你对精力管理感兴趣的话,不妨关注我的帐号,一起做“精力达人”!
没有反思和改变一味苦干,注定会一无所获。
愿你我都能拥有节约高效、精力充沛、谈笑自如的美好人生。
—END—
关注简书“董小琳”,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是【不是在读书就是在码字】的董小琳。
减重80斤的80后宝妈,500强企业主管。
如果我的文字能给您带来一些价值,欢迎转发给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