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而不得,一切渴望都在梦里

知道独木舟这个名字,还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那个时候我还在念初中,青春处于一种萌芽的状态,大概就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种感觉。
但最初也只是大致了解她写的书,却没有仔细深入地去读文字,也并不知道这些故事,与她现实的故事息息相关。
到今日为止,我用这两周集中的时间把她写的所有长篇看完,不长不短,正好两周。
像她这种写青春爱恨纠葛的作者很多,可我偏偏就那么喜欢她。
01
她的长篇几乎都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一长串的故事,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闪现。
我想所有写故事的作者或多或少会把自己代入到那个主角中,从而那个主角不单单是一个人,而是承载写手本身对于自己的期许,或者说是对于生活的渴望,因为多数时候的生活,都会让我们思而不得。
甚至你连成为什么样子的人,都由不得自己。
我看过太多情节为主角一个人服务的故事,觉得很俗套,很多作者因为自己没有幸运得到那种光环,所以把一切美梦写进书中。而真正的生活,是会给你暴击的。
独木舟笔下的女主,的确是女一号,可是书中的程落薰,时时刻刻都处在被伤害、狼狈不堪的境遇之下。
所以我特别心疼她。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偏爱言情剧,总是沉醉于那些不切实际的爱情幻想中,可我们都知道,绝大部分人永远都活不出玛丽苏的剧情。唯独独木舟这样的故事,才是最贴近我们本身的映照。
遇到一个人,你以为会是一辈子,于是便掏心掏肺去对待,苦心孤诣去经营。最后剩下的,就是流离尘世的一面,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才是大多数人最真实的过往与正在经历的。
02
坑坑洼洼才是人生的真相,这是绝对额真理。
独木舟,是独慕周的意思。大家都说:“谁年轻的时候还不会遇见几个渣男呢!”
她16岁的时候,遇上一个姓周的男孩子,她喜欢到不行,为此她打了16个耳洞,以此纪念自己16岁懵懂的爱情。并且为此刺青。这些行为,在《深海里的星星》关于林逸舟的那一段故事中,就可以很明显地体现。
而像周暮晨、林逸舟一样,她喜欢的周,也是一个感情浪子,兜兜转转、反反复复却始终停靠不下来。最后,独木舟认为没有那么多青春可以拿来消耗,两人的故事便发展不下去。他们年少的爱情,就夭折了。
可是在她心里,她还是爱那个男孩子的,尽管他辜负她、伤害她,可这些回忆都真实发生过,也会永永远远活在自己的脑海里。为此,她写了许多的故事,长篇的,或是短篇的小说。
03
因为欣赏,所以关注。我去看了她的博客,看到一篇她的博文,深受感动,于是这个暑假,我就没有离开这座城市——长沙。
她在原文中这样写:
“上个礼拜去三元桥那边的老国展看书展,一大早起来洗头,胡乱做点吃的,然后坐公交,再换乘地铁。
有个朋友在微信上叫我吃饭,他从上海来北京,只待四天,偏偏赶上我生理期,病怏怏的不愿意出门。晚上我跟葱抱怨说,在长沙,如果有人约我明天吃晚饭,我到明天下午才会有点着急。在北京,明天有人约吃饭,我前天就开始焦虑了。
记得大学毕业那一年,我在卷烟厂那边跟人合租一间老房子,下午打开阳台门,铺天盖地的烟草气味。那年丛丛从广州回到长沙,放弃了原本薪资不错的工作。
问她为什么,她说还是回来舒服。
后来我自己去过一些地方,越是发达越是繁华我就越紧张,在上海时我连地铁票都不肯自己买,非得把钱塞到笨笨手里。可当初一起旅行,在一些相对荒蛮的小城镇,全都是我罩她。
想来想去,便觉得还是在长沙生活最舒服。
夏天穿双人字拖就能在湘江边散步,礼拜六全城出动看烟花。小区里走个三五分钟就有家菜馆,烧烤摊子,水果店。想看电影,打个车十几块钱就到万达。逛街逛累了。”
04
往往,我们生在哪片土地,就想逃离哪一方的天空,就想去外面走走,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我是湖南人,在这片故土成长到20来岁,大学也是在湖南读的,始终没有出去过。
今年大三实习,原本想着终于到了展翅高飞的年龄,无论如何都要去北上广深拼搏,最后我看了上面那段话,又反悔了,最终还是留在长沙。
这一回,我发现这座熟悉的城市,原来是那么可爱。
找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足够养活自己。晚上自己在家做饭,七点左右出发去湘江边散步,吹吹风。
这种有人间烟火气息的生活,一直是我所向往的。只是后来听到身边的人都说:“有机会出去就一定要出去呀,外面的机会更多!”自己的心思就有点动摇。
也许吧,它比不得一线城市的机会与空间。可它是我的故土,我热爱这个地方。
终于,我慢慢地能够理解,为什么我姐当初毅然决然,也要放弃高薪又有前景的好工作,回来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