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计划】征文专题《一起来读书》读书

精读打卡137:阿富汗小镇上唯一的女老板——《罩袍之刺》1

2023-08-05  本文已影响0人  若可的读书笔记本

阅读时间:2023年8月3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罩袍之刺》

阅读范围:第一章《生于巴达赫尚:开馕铺的古尔赞婶婶》

不同于一些说到女性就重点描述苦难的书籍。从第一个故事来看,书中描述的对象更多是在战乱地区努力抗争的女性。在当今的时代,女性觉醒的意识越发强烈,而受环境的限制一些抗争又显得极其困难。这也正是书中的女性们精神的可贵之处。

本章的主人公和他的故事

古尔赞婶婶的烤馕店是镇上唯一的一家有女性经营的店铺。顾客们会特别默契的,让自己的妻子或未成年的孩子来买烤馕,几乎没有男性愿意闯入这个尴尬之地。古尔赞婶婶也会雇用周边的阿姨们做工,他们私下里也会高谈阔论快乐的舞蹈。而当陌生人来临时又会用围巾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古尔赞婶婶的两个女儿在电台工作,她们创办了巴达赫尚第一家女性广播电台,里面有点歌节目,也会邀请先锋女性进行访谈,他们收入微薄,却仍在积极倡导女性平等的观念。

在当时的阿富汗,特别是tlb占领地区,女人是不能抛头露面的,独自上街都会被惩罚,更不用说出去工作。

古尔赞婶婶有部落的刺青,她是库奇人,也就是当地的少数游牧民族,他们曾经可以在整个国家自由迁徙放牧。直到战争的到来,让他们不得不选择定居。而当地人并不喜欢外来者,于是很多库奇人不得不在埋有地雷的危险区域游荡,于是他们有了新的外号“排雷志愿者”。幸运的是布尔赞婶婶的父辈小时候就被送到当地居民的家庭生活,因此她的童年还算安稳。

婶婶的婚姻是盲婚哑嫁的,在订婚时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丈夫。用听来的方法来猜测未来丈夫的品行,他们认为指甲干净的人便是可靠的。

当地的大部分男人,所谓的开放仅针对于别人的老婆和女儿,一到自己的老婆和女儿身上就迅速换了另一套标准。因此他们可以在街上肆意的对女性评头论足,却严禁自己的老婆出门,更禁止女儿们外出读书。

相对而言,古尔赞婶婶的丈夫算是“开明的”他认为男人和女人就像左脚和右脚支撑着身体,所以只有两只脚同样大,社会才能健康的走下去。也正是这样的观念使他的两个女儿接受了教育,不至于沦为文盲。甚至变成了当地的女性先锋。

个人的一些感受

1.书中除了对人物的介绍,还穿插了很多当地的风俗习惯。比如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阿富汗的国艺“马背叼羊”比赛。

2.这一章故事涉及到了一点国家战争的背景,英国走了,苏联来了,苏联走了美国来了,美国走了,tlb又开始的统治。这一点有点像被反复蹂躏的印度,层层的压迫限制不断叠加,现有的统治者都会“继承”一些上一代统治者的“先进经验”。故事的后半段没有再提到古尔赞婶婶的丈夫,推测应当是死于战乱了。

3.婶婶,邻居们这些中年的女性也是有一些对自由的向往的。他们喜欢听点歌节目,也会打电话点歌并在歌声中偷偷舞蹈。而遗憾的是,这些都是关起门来的“秘密行动”。当作者说要刊登他们的照片并出版时,邻居婶婶们还是用围巾遮住了面部。可见自由是“匿名的”,严酷的环境告诫他们必须“隐藏好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