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红色行追忆铿锵名
沂蒙红色行追忆铿锵名
---暑期实践之心得
今年盛夏,传媒学院踏上了去往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的新征途,共同追忆那段沂蒙军民用血与泪交织出的峥嵘岁月。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我们安稳和平,我们抱着缅怀之情向革命先烈致敬。我们来时戴雨,去时披风,将沂蒙情作为我们砥砺前行的旗帜和勇气。
沂蒙山区是一片红色热土,在抗战时期,八路军在前线抗战,老百姓在后方倾力相助。这时候,留在村庄里的妇女们成为后方力量的中流砥柱。红嫂的称号也就在沂蒙山中愈传愈响亮。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红嫂明德英的事迹—【1941年冬,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11月4日,八路军一名小战士在反"扫荡"突围中身负重伤,被明德英机智救下,为他包扎伤口。当搜捕的日军走后,伤员因失血过多,缺水休克,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伤员。随后,她又和丈夫李开田倾其所有,收养伤员半个多月,使其康复归队。解放后,她仍不忘爱党爱军,先后把儿子、女儿、孙子等送入子弟兵行列,体现了爱党爱军的沂蒙精神。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在探望她时,题词"蒙山高,沂水长,和好红8嫂,永难忘"。---摘自百度百科】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源远流长,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正是因为有太多像明德英这样的红嫂不遗余力的帮助,才会有革命的胜利,才会有我们和平幸福的现在。
沂蒙有句老话,“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人民用顺口的歌谣将军民之情融化在骨肉之中,令人动容。即使是和平年代的现在,我也情不自禁。正是因为马牧村的历史沟壑,政府为了让沂蒙的红色情结不被遗忘,就建设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铁道飞虎》、《斗牛》、《红高粱》等影视剧便在此地取景拍摄。所以就有了 “九儿”、“于占鳌” 等经典影视剧角色的塑造。不仅仅是因为还原场景的真实,也是为了将沂蒙建筑在血泪上的革命精神歌颂升华。
沂蒙影视基地里的风景优美,溪水潺潺,湖光淅漪。我们考察队在参观途中也遇见了几个在沂蒙本地的老百姓及工作者。我们在与之交谈中,也深入了解到他们对这片热土的深切爱戴和感激之情。一个在影视基地作演唱红色歌曲的71岁老爷爷跟我们说,他曾经是一名老师,在工作退休之后来到了影视基地作歌手,其实也是一名宣传者。他努力将沂蒙的红色革命讲给所有前来观赏的旅客,将那段峥嵘岁月讲给新时代的年轻人,将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推向世界,如今这里依旧沸腾着一股热血,渴望唤起新时代的人们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现在的生活。还有一个在影视基地负责给剧组搭建拍摄建筑的民工,正是因为红色影视基地的建立,他便有了一口热饭。及他的工友们也因此不用外出打工,有了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他们都很感激政府对沂蒙的扶持和帮助,但是他们更感恩的是红嫂及曾在这片热土上挥洒过的革命军人。没有他们的牺牲奉献,便没有如今沂蒙的和平安好,更没有你我的岁月静好,与世无争。无论是民工,还是老师,他们都作为沂蒙百姓热情的对待每一个来到他们面前的人,他们脸上朴实的笑容,如同雨后青草根部的泥土,悄然芬芳,沁人心脾。
沂蒙影视基地里还设有坦克、战机等武装力量的展览,种类之丰富让我们见识到了国防力量的雄厚。时代在进步,我国实力也在加强。“两弹一星”的实现、世界最大的“天眼”等等都由中国自主研发,发展速度即便“世界大国”也丝毫不敢轻视。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也即将踏入为国效力的时候。沂蒙之旅让我深刻认识到,唯有人民与国家强大,才不会遭受战争的洗礼。中国用它跌跌撞撞的历史踪迹告诫我们时刻不能松懈。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必须要负起民族责任感,让我们的民族当自强,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
这次考察活动,不仅让我与红色革命进行了深入接触,也让我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友谊。传媒分团委集体学生干部及老师都让我感受了属于集体的欢乐。即使是在将近40度的高温,大家还是在酷晒中寻找乐趣,大家互相打趣,却又互相帮助。在大家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前,酷热与暴风雨都显得微不足道。距离社会实践过去的日子已经有几天了,但是我脑海中早已经忘却太阳高照时的酷热难耐,剩下的只有那一路的欢声笑语。很感谢学校能给予我们这样一个集体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很荣幸与这帮可爱的同学老师成为朋友。时光荏苒,纵使这次社会实践会成为我记忆里的一段风景,但它会在我的记忆长河里发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沂蒙山里曾响起号角,沂河水上曾激起血的浪花,沂蒙土下依旧埋着为革命胜利而倒下的躯体。这次沂蒙行也让我深刻意识到战争的可怕。战争无论因果,它都会给人们带来伤痛,所以永远不要鼓吹战争的必要性。“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正是实践出真知的哲理。如今,阳光普照着这块土地,亡灵安息,革命的洪流依旧川流不息。沂蒙的人民曾牺牲自我,献身革命,而今我们秉承其沂蒙精神砥砺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沂蒙精神会永远在漫漫长路中熠熠生辉,与你我相伴。
最后,望所有新时代的人勿忘国耻,时刻谨记复兴祖国、民族独立的重任。
成都文理学院传媒学院
霍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