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你想回家吗?

2022-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镇青年空里流霜

我想,回家,还得从离家说起。

还记得,第一次离开家,是到城里上中学。

第一个周末,大部分同学都回家了,我没有回家。拿了电话卡,到校园的小卖部排队打电话。半个小时后,终于轮到我了。我拿起话筒,才说了一个字——“妈”,眼泪便止不住地留下来。老妈在电话那头笑呵呵地问:“在学校怎么样,明天回家吗?”她还不知道我哭了,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听到老妈的声音,竟抽泣起来。这时,老妈仿佛觉察到我声音不对劲,以为发生了什么事,老爸刚好在旁边便插话:“怎么哭了,什么事?”。“没事……在学校有点不习惯而已。”我带着哭腔说。“是不是不习惯学校的生活?”老爸说,过一会,他又补充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现在离家这么近就不习惯,那以后上大学离家远了怎么办呢。”老爸带着教导的语调说。我听着无地自容。

等到第二周的时候,终于忍不住了,一下课,便跑去汽车站搭车。周五的汽车站是最热闹的,大部分都是学生,大家都在挤大巴车。等我上车时,已经是最后一班车——七点半的班车。在拥挤的车厢里,我跟几个同学一起,大家都非常激动,真正体验到了归心似箭的感觉。

渐渐地,在中学时代快结束的时候,我开始不怎么回家,一个学期就一两次。看着舍友各个都兴奋地奔向家里,我心思变得沉重起来。我正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一个人适应生活的能力。没有家人在身边时,我必须学会快乐地生活。

这样的想法似乎像一种力量,指引着我的生活——我远嫁他乡了。

第一年,我开开心心地回家,哦,是回娘家。一家人都很开心,特地去饭店聚餐,还叫上了些亲朋好友。但是接下来的几天,我隐隐觉得这个家跟我之间有一个距离感。我蒙蒙地继续扮着“女儿”的角色,但是他们期待的是“亲戚”的面子——我们变成了“亲戚”。

现在想想,是我不够成熟,没有做得很好。那时我还像以前那样,爱管家里的闲事,扮演那个苦口婆心的姐姐,操心着他们的所作所为,甚至前程。不知不觉“越界”了。

第二年,我去旅游了,很开心。从昆明到大理,再到云南,最后到香格里拉。一路上,同形形色色的人擦身而过,欣赏各种各样的风景。年三十,我们在大理的小饭馆里吃着异乡简单又有特色的的年夜饭,看着门口放鞭炮的小孩,满足地笑了。

那些思乡之情留在头脑中,似乎更美。

人,终归是要成长。在属于我们新的一片天空下,有一个属于我们的新家,我们要习惯它。在过年的时候,试着用仪式感填满它,就像我们小时候那个家,我叫它为——传承。

过年,回家,还是先摆正心态。你觉得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