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
从放假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班主任管理微创意59招》中“教研小组”出现的时候眼前一亮,顿时有了主意,以教研组长的形式抓好语数英偏科的学生,或许会有成效。
其实,学生帮助学生并不是新鲜的话题,关键是怎样才能让这个制度更有成效。思来想去,确定了如下思路:
一、确定帮扶对象。选那些明显偏科,又比较有希望提高的学生,因为试点阶段,家长的支持也比较重要,当然要选择班级活动比较积极、重视学生成绩的家长。
二、遴选导师队伍。想要做出实效,导师队伍坚定理想信念很重要,所以要以竞选的方式组成,既品学兼优又能热心班级事物。为了进一步激励导师队伍的干劲,是不是可以让成绩进步的同学家长给予金钱奖励。比如说两个学期末的成绩相比较,每进步一分折合人民币0.5元。
三、制度保障。给导师队伍和帮扶学生开专题动员会,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语文英语导师每天把老师布置的背诵听写任务单独提问,数学导师看着帮扶学生练基础训练上的题目,并做好记录,当天不能完成任务的,周五放学留学校完成,真正做好日清周清。
四、激励措施。按各科帮扶学生进步的分数减掉退步的分数再平均到人,按平均分高低评比优秀教研组,优秀导师可以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
自认为对各方都没有坏处,但因为涉及到金钱问题,所以比较慎重,一直没有和家长沟通。
今天解封,开学在即,试着给家长发微信讲解意义及规则,同意回复同意,不同意可以再考虑其他方法。语气尽量平和,避免家长因为孩子不敢说出真实想法。
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很大,有十来个家长迅速回复同意,也有五六个家长压根就没有回复意思代表不同意吧,还有两个家长坦然沟通自己的顾虑,我给予耐心解释。
其中一个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不稳定,忽高忽低,觉得一考定终身没有参考价值。还有一个家长说跟孩子商量,孩子说“如果自己进步还要给别人钱,那还不如不进步。”我说:“学生学习是为自己而学,制度订立的初衷就是为了督促想进步而又不能自律的学生,你可以跟孩子沟通,如果他能自律,完全可以不参加,但如果不能自律,就需要外力监督,但是同学们学习任务本来就重,帮助你提高成绩,付出劳动获得报酬合情合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任何一项新举措都可能会有阻力,也会有风险,但我愿意去尝试,只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