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记 | 三家如何分晋拉开战国序幕

2022-12-31  本文已影响0人  贵在随心
三家分晋

卿大夫势力壮大一直是晋国的威胁,国君被架空,氏族之间的纷争,国家自然就不稳定,走向分裂。

一、内乱源头

三家分晋最初还是始于赵家内部的矛盾。
赵氏的先祖姓“赢”,赢姓后人造父因有恩与周穆王,受封于赵地,遂改姓赵;
赵氏传到赵鞅这一代已经权倾天下,为了给自己的根据地晋阳城添一些人气,
于是赵鞅以族长的身份向住在邯郸的赵午,索要当时打败卫国俘获的500户人质,
赵午怕给了这些人,邯郸城兵力空缺不利于据守,于是想向齐国俘虏500户人口,又怕引起国间战争,就耽搁了;
赵鞅听到这事儿,就诛杀了赵午。
又因赵午与范氏和中行氏有姻亲来往,赵午的儿子赵稷在两族的帮助下,起兵向赵鞅发难;
赵鞅不敌退守晋阳城,另外三家(智氏、韩氏、魏氏)趁机和赵氏内外合击范氏和中行氏,二者兵败如山倒,身死名灭,土地也被四家瓜分。
也许是忌惮晋阳城的威慑,另外三家并没有灭了赵氏,这样晋国就只剩下四个氏族了。

都说“三家分晋”,现在有四家分晋,到底是哪一个氏族被“抹去”了呢?

二、赵氏挑选继承人

退守晋阳城的赵鞅已经年纪很大了,因为嫡长子伯鲁不成器,一直忧愁继承人的问题,怕赵氏不能延续;
因过度忧思,病倒了,病中发生了天帝托梦和翟犬相赠的事儿:天帝将一个小孩和翟犬托付给他。
后又碰到一个乡下人传达天帝的旨意:你那个有翟犬血脉的儿子,将来必定取代代国。
后又请相士姑布子卿确认,这个孩子就是赵无恤,庶出,翟族婢女所生
由于赵无恤身份低微,废立毕竟是大事儿,于是赵鞅就通过考校祖训,来评判太子伯鲁和赵无恤谁最适合做将来的族长;
过了三年,伯鲁已经背不出祖训,而赵无恤一字不错的背完了,竹简也能看到摩挲的痕迹。
一次在常山找宝符的测试中,赵无恤说:“常山之下是代国,我们从山上秘径出发,居高临下,可以一举拿下代国”。
他的慧眼获得了族人的认可,于是赵鞅就废除伯鲁的太子之位,改立赵无恤。

三、赵、韩、魏、智四家争锋

在晋阳城之战中,赵氏的实力大减,而智氏的当家人是智瑶;
智瑶这个人在军事上很有才能,在战场上不择手段,把“兵不厌诈”发挥的淋漓尽致:
比如,为了袭击卫国,想假借送吴国使臣的途中,把士兵藏在巨舟里去袭击卫国,后被发现,计划作罢;
为了解决因道路过于狭窄无法出兵仇犹国,智瑶就叫人铸一口钟,钟的直径刚好是战车的宽度,叫仇犹国君来取;
于是心思简单的仇犹国君,就命令军队拓路开山,仇犹迎来了大钟,也迎来了晋国的雄师,简直是自掘坟路。
这些才干使智瑶代替赵鞅成为晋国的第一执政。

智瑶虽有才干,但心胸太狭窄
在几家攻打郑国胜利的庆祝酒宴上,智瑶把酒杯扔向赵无恤的脸上,挑衅他不能隐忍,但赵无恤忍下了;
闹酒后,智瑶还向赵鞅建议废了赵无恤,这样赵无恤更仇视智瑶了。

智瑶过于贪鄙,打起了另外三家土地的主意:
第一个遭到勒索的是韩氏,在谋士段规的时局分析,“痛快”地割地给智瑶;
贪暴的智瑶并不满足,把手伸向了魏氏,魏氏如法炮制韩氏;
当智瑶向赵无恤摊手时,赵无恤选择抗争,而韩魏两家与智瑶达成协议:灭赵后瓜分其地。

韩魏两家的如意算盘能打响吗?
面对三家联军,赵无恤只能退守晋阳城,面对由董安于、尹铎两人修建铜墙铁壁,占尽地利和人和的晋阳城让联军束手无策;
不过对于“善攻”的智瑶,他选择用汾水倒灌晋阳城,城内人人自危,赵无恤也很落魄;
就在赵无恤准备投降时,谋士张孟谈说还有转机,让他出城看看能不能策反韩魏两家。

而联军这边,韩康子和魏桓子在听到智瑶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心里一阵抽搐,满脸忧愁,因为他们的都城同样面临着被人灌水的危险;
智氏家臣絺疵(chī cī)发现韩魏两人的异象,对智瑶说韩魏两家必反,而肤浅的智瑶第二天却当面问韩魏两家是否当真要造反,韩魏两人否认,于是将两人送走;
絺疵听说此事,认为自己无法在晋国立足,于是借着出使齐国的机会离开了智瑶,再没回晋国。

正在韩魏两人纠结要不要造反的时候,张孟谈来了,单刀直入说:如果不与赵氏合兵,那晋阳城破之日就是你韩魏两家走向灭亡之时,权衡之下二人决定加入赵氏阵营。
中间,智瑶的叔叔辅果(因为其主打立智瑶的弟弟为太子,没有得到家族的认可,就改姓“辅”了)发现张孟谈衣着怪异,肯定有阴谋,也跑去对智瑶说韩魏两家有心谋反,没有起到效果,
于是辅果进一步去收买韩魏的手下,以求真相,倔强的智瑶得知此事,大骂了辅果,辅果负气回家了。

不久,三家合谋杀了智氏守在水坝上的士兵,掘开了水坝,将汾水灌进了智氏的军营,智氏军营被冲的七零八落,智瑶也在睡梦中一命归西了
由此,三家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四家去了智氏,由韩、赵、魏执政晋国
三家分晋是战国的开端,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