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断想

2022-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关山文客

                 

  

                            1

  人的灵魂是有重量的。比如鲁迅的沉郁和犀利,《野草》里尽是对生存的诘问,对生命的追寻。史铁生的灵魂是重的,在《我与地坛》里他思索和追问存在的价值,抒写对生命的感悟;深沉的思辩、存在之思在《病隙随笔》里更加凸显,生命苦难的体验,睿智的言辞和深入的思考,彰显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展示出作家灵魂的力量,为人的存在如何朝向无限和不朽发出了坚定的吁求。

                                    2

  “我看那些山,一层一层的,就象一个一个的阶梯,我觉得有一天,我的灵魂踩着这些梯子会去到天上。”

  这是年轻喇嘛与“我”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时的对话,也是作家阿来散文《离开就是一种归来》的一段文字。

  “我的灵魂踩着这些梯子会去到天上。”这就是信仰的奥秘,生命的内在需求。

  当我们看见那些一层一层的山时,眼里仅仅是山,是无法逾越的叹惋和退居,我们的灵魂蜷缩在庸常的生活里不得明朗和舒展。

  是不是该学学年轻喇嘛的思维方式和灵魂指归,超越现实的障碍而把生命的皈依指向精神空间,让灵魂踩着山的梯子去到天上———生命的愉悦和诗意的人生。

                                  3

  某天,一朋友笑问我,你最近写的文章多,挣了不少钱吧?我苦笑一声,无奈作答:文不济贫啊,写文章能挣什么钱,要挣钱千万别写文章。我心想,你哪里知道读书写作的妙处,那是精神食粮,是自性自渡的一种修行,是生命的寄寓和皈依。我是用写作在渡我自己。而囚于俗世间的心却在眺望诗和远方,让灵魂出窍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作。

                                    4

  关于写景散文如何融入自然的醒悟。读过许多古代名家传诵千古的名篇,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苏轼的《赤壁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们处江湖之上便寄情山水,借景抒忧愤之情,其兴趣还是在于人文政治,自然在这里只是一种媒介,而不是真正认知的对象。注视自然,认识自然,阅读自然,把自己的身心真正融入自然,并让自然来教育自己。这是我今后写景散文努力的方向。

                                    5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一束阳光倏的照进我的心房,桃杏花在窗外的台地上开得正灿烂,我心里冒出这样一句话———人间美好!所有的忧郁和悲伤消失殆尽。是的,人间美好!美好人间!我还比较健康幸福的生活在这充满烟火味的人世间,春花,春景,野山,鸟鸣,轻风,白云,还有蓝天,蓝天下的关山,这美好灿烂的人世其实就驻在我们心间。让人间的丑陋都见鬼去吧,我要珍惜这美好的人间和人间的美好。

                                    6

  别忘了当你安享清风明月的时候,还有人在为柴米油盐和生老病痛而苦苦挣扎。

                                  7

  动辄“故乡的雨”、“故乡的炊烟”、“故乡的……”作为一个离开故乡在城市生活多年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故乡风物多陌生,隔漠,巨变,沧桑,也许还有荒芜和留守老者的暮气,和劳作的艰辛,生活的挣扎,哪来那么多田园牧歌式的图景和美好,只不过是有些作者自我陶醉式的借景抒情罢了,而所写,无非是被人写了十而千遍的古老话题和公共价值,庄子写过,陶渊明写过,王维写过,苏东坡写过,你有多少发现和精神挖掘,一般化田园牧歌式的苍白抒情、虚假情思我看还是不作也罢,以免倒人胃口。

                          8

  一个人内心的强大和灵魂的丰盈主要靠读书。黄庭坚曰,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9

    文学是寂寞的事业,文学又是个人的独特体验和艰辛的劳动。所以我不喜欢参加所谓的圈子和集体活动,所有的喧哗与骚动与文学无关,所有的自吹自擂都是为了哗众取宠,所有的拉帮结派都是别有用心的哗众取宠。倒不如清静清静,潜心好好读些书,钻研些学问,认真搞点创作,用作品说话,以高质量高档次的作品赢得读者,为自己“立心”,为天地“立命”。

                                  10

  当一个人老之将至或已过“知天命”之年,还在费尽心机争名夺利,不择手段图虚名,拉圈子,写些轻飘飘的文章,得到一些廉价的称赞,那是没活通透的表现。

                                    11

  人生的格局和境界是人生阅历和读过的书撑大的,包括人生的苦难和“小人”的作梗,也许经历的一切都是宿命,也许给你使绊作难你的人都是来渡你的。

                                    12

    “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的一点灵明。”这是王阳明的话。一切在心,心正则明,心明则灵,干什么事只要动机纯正走正道,天会佑之。写作就是写“心”,写出这心的一点灵明,你的作品才会神完气足,有了神性。

                              13

  我们终将变为神话,是一个时代鲜活的生命标本。我常常在看老电影或回到故乡时,想到我们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落差太大,六七十年代生产队时的饥饿贫穷,苦涩而又欢乐的童年,独特有趣的玩耍形式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生命体验,一九七六年的重大事件;八十年代包产到户时的欣喜和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快乐,刻苦学习升学考试和八十年代激奋的时代氛围和文艺气息。九十年代商品大潮和现代化进程的裹挟,新世纪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下的沧桑巨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历、命运和心路历程。当我把我的陈年经历说给女儿听,她们不爱听,说那是你们一代人的事,时代变了,我们和你们不一样。我想,当我老了,把我经历的陈年旧事讲给外孙听,一如我当年听外祖母给我说“古经”一样,那样神秘而遥远。

  我们终将离开这个尘世。我们终将成为传奇。生命的印痕是留在这个世界最后的标本。文字的记录和抒写是留存给这个世界唯一的生命佐证。

  那就让我用笔写下吧,权当给孙子辈说“古经”,讲传奇。因为我的经历是独特的,生命体验是独一无二的。一

若干年后,当孙子辈读着我如今写的这些文字时,心里会感叹:哦,原来我爷爷们都这样生活过,全部的苦愁情怨都在其中漫漶。

                              14

  我自气定神闲。

  气即"元气","神"则是人们口中常提到的"魂儿"。所以这里用这两个词来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元气充足稳定,魂儿仍在原处闲暇着,形容一种悠然自在镇定的心境与状态!

  勿躁。稳住。遇事泰山崩而不急,失意天地昏而无患。此气沛也,神在也。

  整日营营然,惶惶然,与人与事患得患失然,芝麻点事暴跳如雷然,面红耳赤青筋突起心跳加速甚而秽语伤人大打出手,岂不知气大伤身,躁则损神,何必哉!

  余年轻气盛时,不胜压力,不通权变,临事心切急躁,爱发脾气,有时六神无主,唯踱步抽烟而已。今阅历既多,年过半百,方悟到气定神闲之可贵。

  静气乃人之修养、涵养也;闲适乃人之一种心境、心态也。风风火火未必早得胜果;闲庭信步尚可沐风观月。不愠不火,不紧不慢,控制脾气,笑谈了事,宽容人事,愉悦行事,蜗牛爬行,在俗世里做一个傻里傻气的读书人,写一些“不痛不痒”的小文章,聊度时光。

瞧,槛外浮云聚散无形观自在,门前深树错落有致秀天然。

我自气定神闲!

                                  15

  动静相宜度人生。

  世间有阴阳相谐、五行相生相克之说,我要说,人生动静相宜方为好。

  吾性喜静而不喜动,就文章好而身体弱。尤过五十后,中老年病就找上门来,先是久坐腰疼,腰肌劳损,继而眼睛老花,近又肩周炎难缠难治。痛定思痛,方悟到:一动一静谓之道。再不敢久坐不动了,光埋头读书写作了,身体要紧。

    得动起来了,从迈开双脚,到活动四肢筋骨,是为动。现在,每天早晨就骑自行车去小广场活动一番,拉伸胳膊,扭动关节,踢脚扭腰,周身发热舒活后就骑车回家。然后喝杯凉开水后就静坐书桌前,展纸蘸墨,静心书写,一点一画,把一颗心沉浸在方块字的万千笔墨中。中午休息静养,晚上又拥书静读。此为静,万物静观皆自得,我在静写和静读中进入一个艺术审美的世界。

  还有一动一静谓之“左琴右书”。我喜欢拉二胡,手指要灵活,要不停地动,大臂带小臂,小臂带手腕,周身要动,识谱记旋律还得动脑,拉的实在太累了,就静下来读书。晚饭后又出去散步。

  这就是我的一动一静,动静相宜的生活。这样才符合阴阳之规律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